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威海建起城市会客厅,也没忘还给市民“大操场”

威海建起城市会客厅,也没忘还给市民“大操场”
2025-07-16 17:27:5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备受威海市民关注的至海港湾项目,投入运营已经半月有余。

夜幕还没降临,三面临海的大操场就热闹起来:绕着跑道散步的、带着孩子踢球的、三五少年约打篮球的……这里俨然成了最具人气的地方。

“真好啊”“威海这球场太绝了”“视野真开阔啊”“我每天早晚都得来转一圈,就像回到了小时候在老操场疯跑的日子”,在操场旁的看台上站一会儿,就能听到路过的威海市民和外地游客对这个项目的真切感受和评价——它不是冷冰冰的建筑群落,而是带着烟火气、浸着回忆味的“城市新家”。

这份认可,源于威海对民生需求的贴心回应,更源于它对城市记忆的温柔守护。

民生属性优先:公共空间“反哺市民”的典范

在商业地产狂飙突进的时代,威海走出了一条反其道而行之的路径。

当青岛万象城以琳琅满目的商铺定义城市商业地标,当多数城市商业体将公共空间切割成付费隔间或碎片化角落,威海至海港湾这座项目却大胆地在寸土寸金的核心地段,划出一片2.3万平方米的免费运动天地。

对至海港湾而言,核心竞争力之一便是在于对公益性公共空间的极致强化。

至海港湾的路标指示牌上,“大操场”三个字唤醒了影响威海几代人的城市记忆。这片焕然一新的服务于民的大型运动场地,填补了原百货大楼对面老操场拆除后的功能空缺,满足了全龄段健身需求,更给市民多年前的美好回忆画上了一道归程。

可以看到,项目虽含商业配套,但将市民活动空间置于规划核心,至海港湾非商业主导的公共性,避免了过度商业化挤压公共资源,真正实现“还空间于民”。

当其他商业项目在计算每平方米的租金回报率时,至海港湾的账本上,分明写着更珍贵的“市民使用率”“全龄段参与度”。

在商业开发与公共福祉的平衡木上,威海选择了向后者的深情倾斜。

城市记忆延续:情感共鸣塑造归属感

眼下,当滨海城市的更新项目多侧重“新建地标”之时,至海港湾主动回应城市集体记忆,唤醒市民对“老地块”的情感联结,赋予新空间人文温度。

大操场原貌,2009年被拆除

上世纪80—90年代的威海大操场

相较于某些城市更新中“推倒重来“的激进做法,这里的改造更像一场温柔的对话。作为威海重点城市更新项目,至海港湾的核心定位之一是成为威海靓丽的“城市会客厅”。项目通过精心设计公共空间、优化滨海景观及完善配套设施,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处集休闲、观光、社交于一体的高品质场所,显著提升了城市形象与服务能力。这是威海市持续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的又一标杆性成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感受威海独特魅力的高品质窗口。

这种情感共鸣,让项目超越了普通文旅空间的范畴。相比异地游客导向的文旅项目,至海港湾更易获得本地居民深度认同,成为“威海人的精神自留地”。

至海港湾的价值,更在于它为城市更新提供了一种范式思考。当“商业优先”成为许多项目的默认逻辑,当“新建地标”成为城市竞争的通用语言,这个项目却勇敢地站在平衡木的中央——它证明了商业配套与公共福祉可以共生,现代美学与历史记忆能够共存。

站在海边远眺,威海湾的波光里,倒映着这座城市的过去与未来。当海风再次吹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片土地上还会生长出更多这样的空间:它们不追逐一时的喧嚣,只执着于长久的陪伴;不标榜宏大的叙事,只坚守细微的温暖。

因为城市的终极意义,终究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眼里有光,心中有暖,记忆有根。

(来源:大众网)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威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