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章丘区人社局紧紧围绕“项目提升年”部署要求,扎实开展“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行动”民生实事,深入推进“社区微业”行动计划,全力打造“就业驿站”服务平台。截止6月底,21处社区“就业驿站”示范点全部建设完成。全区“就业驿站”达到31处,覆盖了18个街镇。培育社区创业孵化器2个,“一米工坊”、“创客之家”等特色服务项目10个;为256人高校毕业生建立跟踪服务台账;为就业困难群体开展技能培训42场,提供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帮扶,累计促成2000余人就业增收。
全区就业驿站分布图
打造“多要素集成驿站”,助力社区平台提档升级。就业驿站与社区网格、培训、产业、智能等功能融合,打造多要素集成驿站,让基层社区平台服务提质增效。联动社区网格,筑基“微就业”。驿站协同网格员常态化走访摸排,建立并动态更新“社区—企业”双向用工需求清单与岗位信息库。联动社区课堂,实施社区“微培训”。紧扣社区实际需求与重点群体特点,聚焦社区妇女群体、失业登记人员,开设小型化、灵活化、实用化的“就业微课堂”42期。联动社区产业,打造建设“微工厂”。创新探索“共富工厂”、“村村联建”、“厂坊联建”等模式,成功培育社区“微工厂”28家。联动社区矩阵,创新社区“微服务”。充分利用”泉就业”社区微业服务平台、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微信群等线上矩阵,高频次、精准化推送就业政策、招聘活动与技能培训信息。累计帮助企业快速发布“即时岗位”5000余个。
区委常委、副区长许芳查看三涧溪村就业驿站
打造“家庭加工作坊”,助力社区灵活就业遍地生花。在社区微业建设实践中,探索“家庭作坊+来料加工”模式,精准对接群众“家门口就业”需求,有效盘活闲置劳动力。针对辖区妇女、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时间零散、需兼顾家庭的特点,有的就业驿站主动作为,积极对接服装厂、玩具厂等企业,承接简单的辅料加工、零部件组装等外包工序,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有的就业驿站充分利用传统手工技法制作为群众提供“制作+配送”岗位链。
普集街道瑞祥社区将服装加工辅助工序放在社区内,聚集闲散妇女劳动力裁剪布片、线头等,接送孩子照顾家庭的同时通过辅助岗位就业增收;垛庄镇琴泉村,利用传统老馒头制作工艺,带领村民制作手工馒头面向全区配送,提供就业岗位20余个。
垛庄镇琴泉村就业驿站
普集街道瑞祥社区就业驿站验收现场
白云湖街道就业驿站
打造“劳务外包服务”,助力社区转移就业畅通流转。面对辖区部分群众就业渠道窄、稳定性弱的难题,就业驿站着力构建“品牌劳务+服务外包”新机制,有效打通转移就业“堵点”。驿站精心打造劳务品牌,对辖区内富余劳动力进行统一技能提升和资质认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与可信度。同时,驿站积极担当“劳务经纪人”,主动对接信誉良好的外部企业,精准引入各类劳务外包项目,为经品牌认证的合格人员开辟稳定岗位通道。
枣园街道绣源西城社区,打造“红枣驿站”劳务品牌,为有经验的劳务经纪人提供劳务场所,帮助社区70余名闲散劳动力灵活转移就业;高官寨席胡村打造“党建+合作社”模式,树立“瑞鑫”劳务品牌,帮助周边400余名村民实现转移就业。双山街道双山村驿站接收企业产品加工的外包项目,实现辖区群众50余人就业增收。驿站劳务品牌犹如就业“蓄水池”,企业外包项目则是“输水渠”,驿站居中精准调度,最终形成劳动力资源“活水”向市场有序转移的良性循环,切实提升了居民就业质量。
双山街道福阳社区产品加工现场
枣园街道绣源西城社区劳务外包转移就业
官庄街道吴家社区就业驿站培训现场
相公庄街道袁庄社区就业驿站培训现场
打造“村办产业经济”,助力居民稳定就业增收。鼓励驿站精准发力,深挖“基础产业+村办经济”潜力,将产业需求与居民求职意愿紧密对接,铺就家门口的致富路。驿站主动作为,梳理本地特色种植、稳定加工及村办企业岗位需求,建立动态台账;同时摸清居民技能特长与就业意向,实现供需两端精准匹配,居民就业半径缩短,增收渠道在家门口不断拓宽。
刁镇街道尹家社区因村办企业较多,驿站通过动态摸排发布企业用工信息,靶向精准匹配求职需求,累计安置30余名群众稳定就业。
白云湖街道隗家村芦苇编织产业
绣惠街道回北村厨师帽加工现场
圣井街道碧桂园社区“就业驿站”技能培训
下一步,区人社局将深入推进“社区微业”行动计划,推动“就业驿站”服务模式在全区扩面提质,强化标准引领与动态评估,深化数字融合与智慧服务,拓展产业链接与业态培育,加大政策集成服务,为全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坚实的基层保障。
(来源:凤凰网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