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央视《新闻直播间》以《全民共讲抗战英烈故事主播体验志愿讲解员探寻山崮间的红色记忆》《全民共讲抗战英烈故事青春接力创新探索让红色故事走进人心》为题,播发了长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协助采制的新闻,对济南大峰山地区的红色历史及相关志愿讲解活动进行了报道。
央视在节目中说,在寻访“一马三司令”故事的过程当中,见证了马耀南“脱下长衫赴战场”的决绝,在黑铁山举起了抗日旗帜。而这样的赤诚与担当,还有很多,总台央视主播以志愿讲解员的身份,走进这片矗立在泰山以西的红色土地,探寻藏在山崮间的红色记忆。
在跟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的讲解员学习了讲解技巧和相关知识后,总台主播张仲鲁尝试着做了一回志愿讲解员。在大峰山,曾有一支极富传奇色彩的抗日武装力量——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大峰山独立营当时就被编入了六支队二团,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被誉为“山中猛虎军中铁拳”,而老虎营军旗就是六支队二团二营的荣誉军旗。
总台央视主播向学生们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南黄崖村是大峰山抗日根据地党政领导指挥中心和武装力量驻扎中心之一,也是延安与山东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他还提到:“大峰山区从山东省路过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一直到陕西省,到达延安,主要负责的是敌后抗日武装,从后方不断地袭扰日军。”
沿着讲解路线,总台央视主播带着学生们从大峰山现场教学基地走到南黄崖村旧址。该村地处大峰山东麓黄崖谷地,三面环山,山路深幽,山势险固,易守难攻,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大峰山独立营部旧址,张仲鲁和学生们继续寻找抗战时期的印记。
沿着导览图,总台央视主播和学生们找到了隐藏在偏僻角落的槐抱椿・星火小院。院内古树树冠硕大,枝叶茂密,笼罩着整个小院。槐树的正中是一棵直挺挺的椿树,两树浑然一体,紧密拥抱在一起,当地人称为槐抱椿。抗日战争期间,老百姓为部队筹粮筹款、掩护伤员、传递情报曾在树下进行过活动,可以说它是军民鱼水情的象征,也是军民团结,生死与共的历史见证。
总台央视主播在体验志愿讲解员的过程中还特别注意到,山东各地的讲解员、志愿者正不断探索创新,从走访老兵到拍摄短视频,从单一讲述到排练情景剧,大家正用自己的方式讲述抗战英烈故事。
26岁的穆宝宇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出于对历史的热爱,大学毕业后他返乡,成为大峰山革命根据地现场教学中心的讲解员。
穆宝宇表示:“刚开始我只是认为讲解工作就是把讲解词中的事情,原原本本地给大家讲出来就好。但是在我工作的过程当中,我发现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有的人问我,这个人物他的籍贯是哪里?他哪年出生?或者说他是如何去世的?或者说他家里现在还有什么人?我回答不上来。”
为了讲透历史,穆宝宇开始了“深耕式”地学习——跟着老讲解员走访革命后代,去党史馆里梳理历史脉络,甚至还会跟着村民学方言,让讲解时能更贴近当年的语境。
穆宝宇表示,讲解员的工作不只是“传声筒”,而是要让参观者真正走进那段历史,感受革命先辈的信仰力量。除了线下讲解,穆宝宇和同事们一起尝试用短视频传播红色故事。山东是革命老区、红色热土,眼下正值暑假,不少地方正在排练新剧目,其中有很多演员都是当地的村民、志愿者。
正在南黄崖村排练的《杨大娘认干儿》话剧就是村里的志愿者讲解团自己编排的,故事取材于1940年冬天的真实事件:游击队员刘振武重伤被困,村民杨大娘为掩护他,当众认作亲儿,用智慧和勇气躲过了日军的搜查。
南黄崖村志愿讲解团负责人马骏告诉记者,他常到村里走访老人,将采集到的点点滴滴红色故事整理出来,编排成红色主题的小话剧、情景剧,让前来旅游的游客在观看中真切感受到红色教育的深厚力量。
(来源:秀美长清,记者:邵艳 程佳 周彦 王晓靖 赵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