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计保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计保电气)互感器研究所实验室一片忙碌。由该企业联合国网山东电力及清华大学实施的全新计量性能评估研究项目,再过两个多月将结题验收,其创新产品磁阵列电流传感器备受业内关注。
该项目签订的专利转让许可协议,不仅使企业研发投入效率提升30%,更预计为计保电气新增超1000万元产值。作为手握传感器式高压电能表、高压电能计量标准装置等国际先进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计保电气的每一步发展都紧扣政策导向,精准捕捉着政策升级带来的机遇。
技术“变现”与研发升级双向赋能,1000万元产值的根基在哪?
记者采访时,计保电气技术研发负责人丁淑洁正为专利申请后续流程犯愁,致电后不到半小时,淄博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发展促进科的王腾便赶到研究所提供“培训”。此前,正是市场监管部门送上门的政策宣讲服务,为计保电气与国网山东电力搭起了合作的桥梁。
专利转让许可,可以理解为把专利技术“卖”出去。
怎么卖?“简单说,就是计保电气负责研发,将专利技术‘输出’给客户,变竞争为共赢。”王腾介绍,这无疑是专利产品推动技术、人才、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的成功案例。她还特别提醒,目前,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专利申请与保护要尽早落地,避免影响后续生产销售。
怎么保护?如何落地?当下,专业服务正主动向企业靠拢。
从培训讲解到内容申报,在淄博张店区市场监管局的专业指导下,计保电气提交的专利申请成功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绿色通道,原本2至3年的授权过程,如今3个月即可完成,赶上了项目验收的关键期。“有了专利保护,新产品能尽快交付量产,专利转让‘变现’效应会很快显现。”丁淑洁坦言,以前也曾有过“政策焦虑”,不少利好政策快到申报截止日期时才看到,只能手忙脚乱补材料,甚至有时候政策过期都不知道。“现在,一有啥新政策,手机就会有提示,各个部门和所在地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都会及时发过来,生怕我们落下。”
利好政策出台,企业不了解、不会用,这是民企发展过程中的痛点。此次,市场监管部门将服务与政策送上门,让计保电气真切感受到:发明专利不只是一张证书,更是可通过多种方式变现的财富。
这样的政企合作和技术输出,在计保电气还有不少。
此前,在市场监管等多部门的协同助力下,计保电气与国网四川电力联合开展了宽频电能表计量性能测试与验证项目。“从技术层面来看,国网四川电力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与先进技术,双方合作能让我们获取前沿技术与行业动态,助力企业在宽频电能表研发上突破创新;从市场角度出发,此次合作开展测试验证,是产品质量过硬的有力证明,这将极大提升计保电气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计保电气董事长荣博说。
以创新为动力、对专利保护存敬畏之心,让计保电气尝到了知识产权变现的甜头。但对很多企业来说,要么忽视专利布局,错失变现良机;要么虽有专利意识,却不懂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价值,未能真正为企业发展注入动力。
去年起,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开展“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行动。在深挖企业需求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相关诉求占比显著上升。
以淄博张店区为例,不少企业急需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转让许可等问题。对此,张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专利转化变现“创新传动链”,用好三把“金钥匙”:以专利质押融资撬资金、以数据知识产权激活数字价值、以专利转化许可通技术,最终形成“研发有靶向、转化有路径、价值有回报”的良性机制。
从企业找政策,到政策找企业,“有策必送、有需必应、有难必帮、无事不扰”的服务监管之路,已然畅通。
(来源:淄博日报 赵晓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