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链强方能牌兴,唯有牌响才可链优,这是中国制造业向高端突围的底层逻辑。作为全国唯一覆盖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制造强省,山东正以“产业链思维”重塑品牌价值、升级产业生态、激活集群活力,为“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跃迁注入硬核动能。
作为山东强省会,济南的工业升级之路,也在为“链强牌兴、牌响链优”探索着典范样本。
链式思维:
以产业链“完整性+突破性”,筑牢品牌生长根基
产业链是品牌的“土壤”,它的完整性决定品牌生长的“厚度”,它的突破性决定品牌竞争的“高度”。济南的工业布局,正是在“筑牢完整根基”与“突破结构瓶颈”的辩证统一中,为品牌培育谋定清晰路径。
传承了山东制造业厚重基因的济南,早年间便是享誉全国的工业重镇。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装备制造,从新一代信息技术到生物医药,济南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全链条覆盖为城市经济韧性筑起“压舱石”。
比如,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济南二机床集团的大型冲压装备以80%以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35%以上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为汽车等关键行业提供核心设备支撑,成为产业链上游的“压舱石”。此外,浪潮服务器全球领先、中国重汽重卡驰名中外、齐鲁制药技术卓越等,都是这一完整性优势下的明星企业代表。
但随着时代发展,产业竞争已进入“价值较量”新阶段,济南产业链的结构性瓶颈也逐渐显现。有的产业虽有亮点突破,但整体规模偏小、集群效应尚未形成;有的链条协同效率不足,导致品牌培育缺乏“合力”。
破局之道,藏于战略迭代中。两个月前,济南召开全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作推进会议,宣布济南工业强市顶层设计迭代,从“十大链群”跨越到“13+34”产业链体系。
13条标志性产业链,如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高端软件等,代表济南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领域;34条细分产业链如同“毛细血管”,是对标志性产业链的深化与支撑。
这种“主干清晰、枝叶繁茂”的布局,不仅让济南产业链的韧性与先进性同步提升,更搭建起“以链塑牌、以牌强链”的坚实框架。
链塑品牌:
以核心技术为纽带,实现“链”与“牌”双向赋能
济南通过“13+34”体系筑牢了产业链根基,但产业链的“硬实力”如何转化为品牌的“软实力”?关键在于以核心技术突破为纽带,实现“链”与“牌”的深度绑定。
这也正是济南“链塑品牌”的核心实践,其本质是推动产业链从“物理完整性”向“价值共创性”跨越,让“链强”与“牌兴”形成双向循环。
从“链”到“牌”的维度看,产业链的深度升级是品牌崛起的“底气”。品牌的竞争力,本质上是产业链整体实力的外在体现,没有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的产业链,难以孕育有持久影响力的品牌。
浪潮服务器连续多年位居全球前列,其影响力正是基于对庞大、先进、协同的产业链生态的深度掌控与优化能力。更重要的是,离不开其在济南打造的浪潮半导体产业园等研发生产基地,在精密制造、核心元器件、系统集成等环节的深厚积累。打造人形机器人“行者泰山”的优宝特等新兴科技企业的崛起,依托的也是城市在高端装备、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持续投入与创新生态培育。
这些品牌的崛起,印证了一个核心规律:产业链的“硬实力”越扎实,品牌的“软实力”越能立得住、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