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威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启玉,招商局工业集团威海船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苏锦川,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陶泽文,威海西港集团董事长、威海西港游艇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苗杰海,介绍威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产业链有规上企业60家,拥有招商工业威海船厂、黄海造船、威海芜船等龙头企业,以及天润工业、克莱特风机、中船线缆等配套企业,产品涵盖15大类40多个品种,在高端客滚船、远洋渔船、豪华游艇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为在布局上整合资源,推动集群化发展,威海市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聚力打造皂埠湾、俚岛湾、石岛湾三大聚集区,培育了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制造、荣成市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乳山市风电装备等3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组织22家企业(单位)加入青烟威产业联盟,通过区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威海市重点打造的经区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园,通过盘活闲置资源,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已入驻企业32家,2024年完成产值69.39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亿元。
为在技术上取得创新突破,推动高端化发展,威海市把握全球造船业发展趋势,加快推动特种船舶、远洋渔船、海工装备、高档游艇等产品向中高端迈进。山东未来机器人凭借核心技术突破,成为国内民企中唯一能够研发生产深海作业级机器人的企业,其研发的深海1500米铺缆作业机器人,获评第五届“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此外,威海中远海运重工科技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等14个产品入选山东省首台(套)技术装备,获得省级补助资金1500万元。
为在产业上拓展延伸,推动多元化发展,威海市引导企业进军新领域,拓展新赛道,构建多元发展格局。在海上风电装备领域,乳山成功引进明阳智能、远景能源等龙头企业,产品涵盖整机、塔桩、海缆等大部件及变压器、冷却器等关键零部件,形成完整产业链条,跻身全省三大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在海工装备领域,招商工业威海船厂已经交付5座小型海工平台,成功进军小型海工装备市场。在海洋监测装备领域,威海双丰物探设备研发的新型海洋勘探水听器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智真海洋科技研发的水下机器人在近海科考、海洋生态监测中崭露头角,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一步,威海市将深刻把握船舶产业变革趋势和新一轮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专班的统筹协调作用,完善政策体系,汇聚各方资源,优化产业生态,放大竞争优势,推动威海市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来源:闪电新闻 郑晨 孙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