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好科学普及是提升公民综合素质、促进文明建设、引领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有力举措。近年来,威海科技部门始终高度重视科普工作,以雄厚的创新资源为科普工作赋能。当前,威海市有高校11所,各类技术创新平台1700余家,其中国家级30家、省级488家,构成了威海的创新矩阵。这些科技创新资源不仅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也成为科普工作的活教材,为公众打开了走进科学、理解科学的大门。
2024年12月2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修订的科普法明确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今年是《科普法》确定的首个全国科普月,科技部门将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几项活动:
组织开展“科普阵地探未来”活动。与市科协共同努力,积极动员和组织驻威高校院所、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通过开放重点实验室、科技展厅、举办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科技创新成果,积极推动科技资源科普化和全市科普资源共享。
组织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走进校园,开展科普讲座和科普实验展演,激发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将科普知识传播到校园,使学生实现与科普器材、科技展品的近距离接触,在实践中感受科技的奥秘,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资源共享。
组织开展乡村中小学科普研学游活动。从2023年开始,会同威海市科协、市教育局,连续两年组织全市50余所乡村中小学的10000多名学生,走进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科普研学活动。今年,将继续与威海市科协、市教育局共同开展全市乡村中小学科普研学活动,在全市范围内遴选部分具有科学教育传播功能的市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基地等,面向威海市乡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组织开展科普体验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开拓视野,进一步提升威海市青少年科学文化素养。
(来源:齐鲁壹点,记者/连宁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