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智能手机、一盏补光灯,成为了新时代农民的“新农具”;一场场直播带货,成为连接田间地头与全国市场的“新农活”。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大县,如今正借助电子商务的翅膀,实现着从“线下赶集”到“云端叫卖”的华丽转身,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今年1-8月,济南商河县累计网络零售额46亿元,同比增长37.9%,增速位居济南市第一;其中直播电商网络零售额超济南市总量1/6,同比增长143.7%,增速位居济南市第一,商河电商双赛道增速持续领跑全市。8月,商河县2个电商发展案例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商河多年来精心培育电商生态、创新发展电商产业的生动写照。
直播间成助农平台,数字经济激活乡村新动能
在商河县的乡村振兴实践中,直播电商已经成为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力量。从单一卖货到全链升级,从个体创业到构建产业生态,直播电商正以多元形态赋能商河经济发展。
走进济南商河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花卉种植基地的温室,花农们正在镜头前展示红掌和蝴蝶兰。“商河县气候适宜,养出的花花期比云南的更长,产品好,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运营团队相关负责人庄云关介绍,市场行情最好的时候,每月线上平台销售额达6万余元,通过线上平台流量带动线下交易销售额30万元。
这样的成功案例在商河比比皆是。玉皇庙镇的山鸡蛋、怀仁镇的红薯、贾庄镇的花卉……每个乡镇都有自己拿得出手的“金字招牌”,如今这些特色农产品正通过直播电商走向全国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商河县直播1.5万场次,同比增长64.4%;直播销量3152.4万件,同比增长47.3%;直播销售额达19.6亿元,增速位列全市第一。电商直播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全县网络零售主体的快速增长。目前,商河县网络零售企业590家,网络零售店铺4847家,成功培育网零额过10亿元电商企业1家,成为全市的电商龙头企业。
“席卷”乡间的直播浪潮中,商河县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网红主播。“布叫兽”刘越通过直播推广商河老粗布,“山鸡哥”韩明华用朴实的语言“叫卖”七彩山鸡蛋,“粽子姐”张桂珍通过直播展示手工粽子制作过程。这些本土网红的成功,不仅带动了自身产品的销售,更激发了商河县农民参与电商的热情。
“田间地头”设课堂,精准滴灌电商“新农人”
人才是电商发展的第一资源。商河县将培育电商人才作为长效工程,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层次化、分类别、多批次的电商培训,为电商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商河县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不仅举办系统性的电商培训班,还将教学点设在农村的田间地头,针对留守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开展手把手教学模式。近年来,商河县开展各类电商培训200余场,培训电商人才上万人次,孵化出一批批具有影响力的本土网红主播,这些本土主播逐步在全市、全省甚至全国崭露头角,其中刘越、韩明华还成为全国的农村电商带头人,这些电商人才的“脱颖而出”,离不开商河电商这个“大舞台”。
来自新疆的徐全喜就是商河电商人才培育的典型代表。拥有十余年电商运营经验的他,2021年冬天第一次来到商河。“商河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大家对电商直播的热情很高涨,但许多人对于行业的运作模式还缺乏系统的了解,我当时就认准了这块农村电商的‘宝地’。”徐全喜说。商河浓厚的电商创业氛围和发展活力,让他决定扎根于此,2023年,他在商河创立电商公司,带领6名专职主播、20余名兼职主播,创造了百余个相关就业岗位。
为促进行业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商河县积极打造“鼓乡e抹红”网络主播群体党建品牌,成立电商企业联合党支部,支部书记张晓芳表示:“通过支部引领,联盟互动,行业信息得以有效传达,大家还能相互交流经验。此外,党建联盟还如同一个人才库、资源库,促进了行业内经验与人才的流动。”
这种“教会一人、带动一片”的培育模式,正在商河形成倍增效应。目前,商河县直接电商从业人员5975人,间接带动就业超过5万人,电商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
政策搭建支撑网,打造电商发展新高地
商河县将电子商务作为经济转型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引擎,坚持高位谋划、系统推进,从园区建设、企业孵化、人才培育、品牌打造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完善的电商政策支持体系。
在资金支持方面,商河县已统筹电商发展资金3000余万元,专项用于配套设施建设、企业扶持和农产品上行等工作。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41家电商企业和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1.03亿元,有效缓解了电商主体在发展初期的融资难题。
载体平台建设是电商发展的物理基础。商河县创新实施“一核多点”电商产业空间布局,建成现代化的国家级电商产业园区,集公共服务、培训孵化、直播带货、产品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园区内设立县域MCN机构和网络主播赋能基地,辐射带动12个镇(街)、35个村(居)网络直播点建设。目前,商河县累计打造省级电商示范主体17个、县域电商直播基地30个。
物流配送体系是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商河县建成全县公共仓储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入驻5家快递企业,科学设置8条物流线路,建设12个镇级电商物流服务站和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实现“县—镇—村”三级电商服务全域覆盖。这一创新模式使重点企业发件成本从4元/公斤降至1.8元/公斤,降幅达55%,极大降低了电商企业的运营成本。
多维度优化生态,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电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生态的支撑。商河县通过品牌建设、产业融合、区域协作等多维度发力,不断优化电商发展生态,推动电商产业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品牌建设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关键。商河县创新推出“鼓乡小货郎”电商区域公共品牌,通过电商平台资质审核的本土产品均可使用该品牌。目前,“网货池”产品达到500多种,培育出知名本土电商品牌100余个。其中“诺特兰德”品牌连续多年全网膳食营养品销量第一,“壹亩地瓜”成为全国薯类供应链龙头企业。
产业融合是拓展电商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商河县实施电子商务与一二三产融合工程,深耕“电商+温泉花卉”、“电商+土特产”、“电商+文旅”等优势领域,加速推动花卉、甘薯、老粗布等20余个特色产业发展,初步构建起8条电商产业带,其中滋补膳食和鲜食甘薯2个电商产业带被评为省级电商产业带。
区域协作是实现共赢发展的重要举措。商河县发挥在产品上行、达人带货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与多个市县进行销售联动,建立“藏品入鲁第一仓”,帮助西藏20余种产品实现全渠道宣传推介。
生态优化还包括服务体系的持续完善。商河县以电商产业园为依托,成立县域MCN机构,打造网络主播孵化基地,为全县电商从业者提供从产品包装到运营管理的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企业210余家,培训从业人员2300余人,签约本土主播87人。
一根网线,链接着商河乡间与广阔市场;方寸屏幕,打通了农产品出村进城的通道。从单打独斗到全域生态,从“线下赶集”到“云端叫卖”,商河县用实践证明了电商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未来,济南商河将继续以电商为支点,用“小切口”撬动“大发展”,持续优化电商生态,推动更多农产品触网上行,赋能乡村振兴,把“转型升级”的美好蓝图变为高质量发展的“商河实践”。
(来源:商河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