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州市立足镇(街)数量多、法制审核力量分散薄弱等现状,通过构建“一体化”县乡合法性审查协审机制,创新“1+3+N”工作体系,整合县乡两级法制审核资源,消除层级壁垒,用“治未病、抓前端”的理念,对基层行政行为进行预防性法律审查,最大限度预防、减少和避免行政争议,切实打通基层依法治理“最后一公里”。
优化配套“联合”机制,推进“协同审”。一方面,针对基层审查力量薄弱、审查事项不明、审查标准不一等难点堵点,成立青州市合法性审查协同中心,作为1个“链式中心站”,同步制定《关于构建市镇两级合法性审查协同联动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青州市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工作指引》等配套制度,从事项、标准、程序、人员等多维度构建了规范化的审查体系,常规事项出台制式模板,由镇(街)自主审查,疑难复杂事项报县级审查中心提级协审,为县乡“一体化”审查提供了清晰指引。另一方面,青州市司法局与青州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制定《“人司联动·共筑规范”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细化分工,形成人大法治监督+司法局法制审核的法审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协同审查各类政策文件8件、合同协议11件,提出意见建议38条。
建强人才“联育”智库,促进“专业审”。优化审查队伍结构,以业务骨干链、市政府法律顾问链、专家学者链为3条分链,与N名优质执业律师、公职律师等构建“3+N”体系,从法律论证、基层实际、业务领域等不同角度对决策材料开展审查、评估,多维度提升决策合法性、精准性、可操作性。县级层面,汇集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法律执业资格的专业人员和政府法律顾问等人员,以审查服务团形式为市政府、各部门、镇(街)决策事项提供“一案一策”审查服务,推进政府决策科学规范,目前服务团有工作人员25名。乡级层面,结合工作实际,建立专门的合法性审查机构,明确专门工作人员承担合法性审查工作,建立以法制审核人员、司法所工作人员、公职律师等内部力量为主体,聘请法律顾问、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等外部力量为辅助的合法性审查队伍,现已配备合法性审查人员65名,实现13镇(街)合法性审查机构全覆盖,专兼职审查员100%配备。
强化数据“联动”应用,实现“高效审”。一方面,强化信息化平台应用,利用“山东省规章规范性文件电子监督平台”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报送备案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和备案管理工作,同时,通过“潍坊市合法性审查综合应用平台”“青州市移动办公平台”和政务邮箱,实现合法性审查资料传输“零见面”,进一步提高合法性审查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落实“全景式”网上专栏公开。在青州市政府网站设置专栏,归集展示包括决策草案、草案解读、政策背景、意见征集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全流程,将单一化、片段化的程序,转化为贯穿决策全周期的标准化、集成化、规范化流程,并落实专人负责,进一步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实现意见建议、咨询问答更便捷、更快速。目前,累计公开重大行政决策事项8件。
(记者/石如宽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