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晚,央视综合频道、央视频、央视网《2025中秋诗会》第三集如约而至。节目走进山东省济南市,以“月映泉城”为主题,打造了一场融合山泉意境、诗词雅韵与人间烟火的视听文化盛宴。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集市”,将众多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嵌”入节目。其中,潍坊风筝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徐洋扎制的潍坊传统风筝在节目中精彩亮相。
据悉,《2025中秋诗会》在设计上守正创新,不仅延续了“同舟共济”“画中有诗”“心心相印”等经典环节,更创造性地将舞台呈现与地方风物深度融合,“非遗集市”在内容上实现非遗体验、外景探访、人物故事的巧妙编织,将城市风光、历史底蕴、中秋情感多维联结,每一题都是一次文化的寻根,让传统文化在互动中焕发新生。节目中非遗传承人、各行手艺人用他们的匠心与热情,将传统文化融入技艺当中,展现齐鲁大地文化风采。徐洋在节目中以龙头蜈蚣风筝为引,让观众一睹潍坊传统风筝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风采。在“巅峰对决”环节中,徐洋作为“画中有诗题”出题手艺人,为观众介绍了潍坊风筝的扎、糊、绘、放技艺,并以“嫦娥奔月”风筝中的“娥”字为题,让选手及观众领略潍坊风筝技艺与经典诗句的完美融合,再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名句。
徐洋扎制的“嫦娥奔月”风筝,取材流传已久的“嫦娥奔月”传说。据了解,潍坊寒亭区是“嫦娥奔月”传说的主要传播地之一,与“嫦娥奔月”的故事渊源颇深。当地至今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嫦娥奔月云台山,民间故事千古传。天上人间相望时,自云妾是月中仙。”徐洋是土生土长的潍坊寒亭区杨家埠人,从小就熟悉这个传说。在她看来,“嫦娥奔月”的传说象征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自己作为一名非遗传承人,有责任和义务用风筝文化为这个传说的流传贡献一份力量。
徐洋介绍,“嫦娥奔月”风筝是一只传统硬翅风筝。每个扎制技艺环环相扣,体现潍坊风筝卓越扎制水平。绘画上,徐洋将“七彩祥云”画法融入其中,红黄蓝等色彩鲜艳。整体造型立体生动,细赏一番,嫦娥婀娜多姿,顶部一轮明月寄托着思念。
“希望通过这只‘嫦娥奔月’风筝,祝福大家阖家欢乐,幸福美满。”徐洋说。
(记者/郭超,来源: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