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在潍坊市潍城区开幕。开幕式采取线上与线下同步方式进行,线下主会场设在十笏园文化街区,分会场除在当地的潍坊学院、郭味蕖美术馆、中国画都美术馆等地外,还在北京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中国台湾设有3个分会场。线上在日本大阪、韩国首尔、美国纽约、新加坡等9个国家和地区同步直播。
开幕式上,举行了第五届“陈介祺奖”潍坊城市精神国际篆刻艺术大展颁奖仪式,与会嘉宾为“陈介祺奖”获得者颁奖;为今年向陈介祺金石博物馆捐赠艺术珍品的海内外专业团体及知名专家、学者、收藏家者颁发收藏证书;举行了全球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中心揭牌仪式;《陈介祺拓本集》与《陈介祺学术思想与金石文字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两本金石篆刻研究新书进行了发布等。
开幕式为持续一周的第五届陈介祺艺术节拉开了序幕。
本届艺术节以“相约金石之都·畅享更好潍坊”为主题,在10月18日至24日期间,举办10大高端展览、5场学术活动、13项精品捐赠,此外还有当代学生版“万印楼”揭牌、首届金石文化创意大赛、第十届十笏园金石文化用品博览会等精彩活动。
其中,10大高端展览构成了一个从古代文物到当代创作,从学术研究到艺术表达的全景式展览体系。第五届“陈介祺奖”潍坊城市精神国际篆刻艺术大展,以篆刻艺术诠释潍坊城市精神,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投稿作品2000余件,代表了当前国际篆刻艺术的顶尖水平和最新探索,引领当代篆刻创作风向。盛世金石·海内外收藏家捐赠文物特展,集中展示李青等13位收藏家捐赠的约1000件珍贵金石文物,将平日难得一见的瑰宝展示在公众眼前。齐陶遗珍·新见战国陶文名家题跋展聚焦新发现的战国陶文实物,实现了“新材料”与“新研究”的结合。中日韩金石篆刻双年展凸显国际对话,汇集三国100位代表性篆刻家的力作,是一次东亚文化基因在金石艺术上的交融互鉴。
听天琢石·徐正濂师生篆刻传薪展和陶铭续青·六青年题跋捐赠展聚焦“传承”,共同勾勒出金石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生动图景。“贝叶文心”·李伟珍藏贝叶经学术展,首次将“植物金石”与“金属金石”并置对话,拓展了金石学的传统边界。稽古传新·集文斋馆藏精品展和“簠斋薪传·金石华章”潍坊学院陈介祺艺术节特展,则分别从市场收藏和学院教育角度,展现了金石文化的繁荣生态。襟怀金石·墨契同风——宽襟同道墨迹展,则是线上展览,汇聚段玉鹏、于小山、单国防、王全生、欧阳飞、陈光池、李建业七位艺术家作品。
艺术节期间的5场学术活动,围绕金石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汇聚魏广君、尹海龙、徐正濂等业界名家,聚焦战国陶文解读、贝叶经研究、金石学当代发展等前沿议题,为全球金石研究者搭建了思想碰撞的平台。
记者看到,本届艺术节期间正式落成的当代学生版“万印楼”,收藏的超万方印章均出自潍坊三中学生及全球青少年之手,彰显了金石艺术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成为当地推动篆刻艺术从小学课堂到国际舞台全链条传承的重要阵地。
潍县人陈介祺是清代著名金石学家、大收藏家,以“富藏精鉴、详考深研”闻名,故居“万印楼”藏玺甲于天下,《十钟山房印举》等巨著成为金石学圭臬。为传承和弘扬陈介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潍坊全力打造“金石之都”城市文化品牌,连续多年举办陈介祺艺术节、金石文化周、国际篆刻大赛等国际性金石文化活动,建成了当代“万印楼”、金石文化公园、金石之都文化园、陈介祺金石博物馆、当代学生版“万印楼”等金石文化地标性场馆所,让金石文化融入城市肌理。今年更是赴京举办了“金石之都·人文潍坊”北京活动周,在日本大阪举办了“金石无疆·中日金石篆刻交流互鉴作品展”,推动陈介祺金石文化走向全国、拓展国际对话空间。十余年间,来潍坊参加金石文化交流的金石篆刻家和学者已达6.8万余人次,涵盖18个国家和地区,有力促进了金石篆刻文化从展柜走向案头,从小众走向大众,从现在走向未来,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记者/谭佃贵 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