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商河的乡村,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秧歌队,村口的广场上,六七十岁的老人敲着鼓点、跑着阵型,动作娴熟;放学后的校园里,十几岁的孩子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摆队形,眼神专注。每年春节、元宵节前后,商河还会举办大型鼓子秧歌汇演,各村秧歌队齐聚一堂,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参与,鼓点声传遍街巷,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热闹场面堪比“民俗盛宴”。


在商河,“非遗进校园”活动已成为常态,目前全县17所学校已开展相关教学,年均开展鼓子秧歌培训300余课时,参训学生600人次,开设鼓子秧歌校本课程,每周开设不少于2课时的专项教学;更有县实验小学、韩庙镇站南小学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高校层面的合作更显深度,已与山东财经大学、山东青干院、济南大学等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推动高校挂牌非遗传承基地,年轻一代的深度参与,让这份传统艺术焕发“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