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种植端,片区聚焦葡萄、樱桃等特色果品,打造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其中,2000余亩巨峰葡萄种植基地成为片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宫家村依托这一资源,从传统的零散种植转向集约化管理,不仅提升了葡萄品质与产量,更通过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包装,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超然村、霞沟村则形成樱桃种植规模效应,每到春季樱桃成熟季,漫山遍野的樱桃花与红彤彤的樱桃果,既成为乡村美景,也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果”。街道还联合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城市学院等高校资源,定期开展科技下乡赋能活动,2025年已培育高素质农民7人,申报“齐鲁乡村之星”人选1人,通过技术指导与人才培育,持续提升片区农业种植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片区积极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拉长旅游消费链条。宫家巨峰葡萄生态园率先探索“采摘+民宿+文创”模式,将单纯的果品采摘升级为体验式消费,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超然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创新引入房车露营项目,打造“超然露营”基地,提供帐篷租赁、户外烧烤、自然教育等多样化服务,建设年轻游客和家庭短途游的热门目的地。片区还依托“惜游记”文旅品牌与“惜小葡”IP形象,将传统的宫家村葡萄采摘节焕新升级为“葡萄文化季”,系列主题活动,让采摘游变成多日游,让一次性消费变成重复性体验。为打通农产品上行和文旅产品线上推广渠道,片区计划依托现有载体重装升级设立“百果赋农中心”,组织开展电商技能培训。课程内容涵盖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网店运营等实用技能,帮助农户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水果、干果、手工艺品等特色产品,有效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经营性收入。产业发展的成果最终实实在在惠及居民。仅2024年,“百果百福”片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余人次,成为城阳田园乡村休闲度假核心区,农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居民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甜。

文旅赋能显特色,融合发展塑造乡村新名片
惜福镇街道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资源——AAAA级毛公山景区、AAA级百福香园、童真宫、百福庵、铁骑山战役遗址等文旅资源星罗棋布,69%的森林覆盖率与每立方厘米约7000个负氧离子的优质环境,更让这里享有“天然氧吧”的美誉。“百果百福”片区建设充分挖掘这些资源禀赋,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文旅品牌,让片区成为春季可赏漫山樱海,夏季可闻瓜果飘香,秋季可观层林尽染,冬季可品禅意雪景的现代富春山居图。
在红色文旅方面,片区以毛公山景区为核心,深化“红色教育+生态观光”融合发展模式。街道采用“整村推进、村景合一”的思路,聘请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对毛公山脚下的青峰村进行统一规划改造,在保留自然风貌的基础上,打造红色研学基地与生态民宿集群。如今,毛公山景区不仅是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周边地区党员干部、学生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场所,年接待研学团队超万人次。片区还将铁骑山战役遗址等红色资源纳入文旅线路,通过实景讲解、红色故事分享等形式,让游客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接受红色文化熏陶,实现“寓教于游”。
在文化传承方面,片区深入挖掘特色资源,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童真宫作为崂山道教文化发源地之一,被改造为“廉吏教育基地”,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0人次;百福庵则打造“古庙祈福”主题体验项目。同时,片区注重非遗活态传承,将“王邦直与《律吕正声》传说”“童恢传说”等非遗资源融入文旅体验项目,举办非遗展演、手工艺市集等活动,让游客在亲手体验非遗技艺的过程中,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生态文旅方面,片区整合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打造多元化休闲体验产品。街道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总长200公里的9条登山路径,有机串联毛公山、铁骑山、金沙湖等自然景观,形成“山、河、湖、田、林、村”和谐交融的生态网络;金垛民宿、山野里生态度假区等项目将农房变客房,让游客在体验乡村生活的同时,享受高品质住宿服务;“集百福”主题活动、彩虹马拉松等赛事活动的举办,更让片区成为“四季有景、全域可游的休闲度假目的地。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鞭。“百果百福”乡村振兴片区建设的战鼓已经擂响,惜福镇街道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凝聚各方力量,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未来,片区将继续深化三产融合,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成为彰显地方特色、带动富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样板,谱写“百果飘香、百福汇聚”的崭新篇章,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惜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