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兴村聚动能就业富民产业兴
“以前在外地打工,顾不上家。现在好了,在自己村里上班,每月能挣近3000块钱,还能给家人做做饭。”李垠红的话道出了周边不少在家门口打工村民的心声。沙旺庄村经济合作社凭借紧靠经济开发区的地域优势,主动对接内外资项目,成功引进青岛必凯电子、科界电子等10余个内外资企业,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如今,沙旺庄村集体资产已达2.5亿元,年集体经济收入370余万元,村庄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山东省绿色小康村”等荣誉,越来越多的村民过上了“上班挣钱、顾家不愁”的好日子。

招商引资成为水集街道推动乡村振兴的又一重要引擎。以沙旺庄村经济合作社为样板,史家疃、李家疃村经济合作社等集聚青岛星浩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日日升玩具有限公司、青岛中置游艇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推动村庄与企业深度联动,探索形成“招商兴村”特色发展路径。这一路径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吸引越来越多在外打工村民返乡就业,更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有效破解了农村“空心化”难题,让村庄在产业赋能中焕发出新活力。
联建互融聚合力以强带弱促共富
水集街道深化“强村带弱村”联建共建机制,围绕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精准发力,推动形成“以强带弱、协同共富”的振兴新格局。街道制定《“强村弱村”联建共建清单》,明确水集二村村经济合作社联建韶存庄新村,中庄扶自然村联建前疃社区,沙旺庄、水集一村、史家疃三个村经济合作社共同联建斜岚自然村3对共建关系,成立联建工作队,通过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协调项目推进,每季度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每年强村书记赴弱村讲党课,推动组织融合与项目落地。

梅花山新村斜岚自然村土地透气透水性好,具有发展红薯、芋头种植等高效农业的土地优势,但因水利灌溉设施配套不全,长期面临种植规模小、效益低的困境。沙旺庄、史家疃、水集一村三个村经济合作社与斜岚村建立联建关系后,经多次联席研讨与实地调研,共同制定《斜岚自然村红薯种植高效农业发展规划》,三方联合出资15万元,为其打井、平整土地、铺设管道,并联系食品加工企业帮助收购高效农业产出作物,形成“基础设施共建、产销链条共融”的发展模式。通过强村赋能、弱村造血的联动机制,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的有效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持续动能。

从示范片区的农旅融合,到城中村市场的繁荣兴旺,再到招商引资的就业带动与联建共建的协同发展,青岛莱西水集街道以多元路径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台阶。党组织始终是坚强的“主心骨”,群众始终是最大的受益者。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岛莱西水集街道正持续绘就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奏响更加嘹亮的共富强音。
(记者/张所海,来源:莱西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