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威海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创新“破圈”,让传统文化“脉动”起来

威海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创新“破圈”,让传统文化“脉动”起来
2025-11-14 09:40:2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当葫芦丝的悠扬旋律从威海荣成市华侨社区的乐器培训课堂中传出,当孩子们手中的画笔在经区崮山镇岭西村老校舍的旧黑板上留下印记,当威海乳山市府前社区的孩子们在矿泉水瓶上绘制出非遗年画……在威海,传统文化正以一种轻盈而鲜活的方式,重新走进现代生活。2025年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实施以来,随着“庠序新声,红韵长存”乡土文化传承项目、“艺韵传承,同心共融”非遗文化服务项目等扎实开展,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为方法论,推动传统文化以更接地气的方式融入群众生活。

8ee90613e72cb9aafa46bac0ca9e891a.jpg

01传统文化传播持续创新“破圈”

近日,在威海乳山市府前社区,“绘意传情——非遗年画赋新传承体验项目环保低碳创意年画活动”现场,环保与非遗悄然握手——小朋友们在乳山手绘年画代表性传承人李志英的带领下,以矿泉水瓶等闲置物品为载体,绘制年画纹样,年画不再仅是门神与灶王,却变成了可触摸、可创作的低碳艺术品。在动手实践中,年画这一中国传统民间绘画艺术以孩子们更能接受的形式得以传承。

04788f666071bdfa4aa032c8db391d94.jpg

195f4384c141366d496814f9e4e66f34.jpg

传统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和说教,而是让大家亲手触摸、亲身感受。“庠序新声,红韵长存”乡土文化传承项目创新将传统文化与儿童教育相结合,推出了“老文物写生,与历史对‘画’”活动。孩子们在社工的带领下,走进岭西学校这座承载着岁月记忆的老校园,用画笔对话历史,让沉睡的老文物在灵动线条中焕发新生。

02c64b5d8142f0534aae67dc7541cf18.jpg

90ab0724785fd2c3d2403ecc071ca43f.jpg

褪色的黑板、磨损的课桌椅、锈迹斑斑的铃铛、保存完好的旧课本……每一件老文物都成为鲜活的教材,在触摸与聆听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体验式传承”的方式,让文化从知识变为感受,直抵人心。“我们将继续创新传承方式,推出更多形式多样的乡土文化活动,让更多青少年走进历史、亲近传统,让乡土文化在代代相传中焕发持久生命力。”项目负责人介绍。

5255154fff04f9250b74a5e4044342d3.png

各个项目推进过程中,通过内容破圈、形式创新,传统文化以有创意、接地气的新表达呈现在市民、游客面前。“大家跟着我练习,持琴姿势、指法、气息运用都要注意做到规范。”日前,在荣成市华侨社区,“艺韵传承同心共融”非遗文化服务项目正在开展“丝韵清音·葫芦丝培训”活动,大家在老师的指导下,现场丝音缭绕,学习气氛浓厚。该项目创新采用“乐器培训+文艺展演+非遗体验”的形式,在学、演、创中,增强居民的文化体验感,他们也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一支力量。“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我们不仅学演奏技巧,还走上舞台展演,把学到的传播给更多人。”参与项目的社区居民李翠霞说。

96e5ca0867fcee4d95f27179a98100e1.jpg

梦醒·天福山特色非遗研学体验项目中,参与者不仅是观众,更是“匠人体验者”。组织者设计了“巧手绘脸谱慧心传国粹”活动,通过趣味性十足的形式,让参与者了解脸谱文化,感受国粹艺术的美学震撼。还举办了“指尖拼活字印刷古老文明”活动,让大家走进活字印刷的世界,操作排版、刷墨、拓印,让古老文明在指尖“复活”。

在威海,传统文化走进了社区、乡村、文化空间、公园,当传统文化用与时俱进的方式表达,用打动人心的方式传播,当文化传承找到了创新路径,老传统就能绽放新光彩。

02厚重文化资源变“旅游新名片”

项目实施过程中,威海市持续推进传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重塑”传统文化价值,将一批资源巧妙转化为旅游新亮点,以传统文化赋能旅游产业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新名片”。

689681f3e4079f99e7d0bca5154151a2.jpg

在吉呈轩非遗实践基地,“‘遗’脉相承,威海非遗点亮计划”项目深入实施,不仅持续举办曲艺演出、快板体验、铜版画制作等活动,为市民游客带来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将非遗体验打造为成熟的旅游产品。随着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人对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吉呈轩有了了解,这里也成为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出镜率很高的“网红”,吸引游客争相打卡。来自东营的游客王政梅在铜版画手作活动中,不仅学习了铜版画技巧,制作了威海地标元素的铜版画,更是完成了一次与城市文化的“对话”。“亲手制作具有浓浓传统文化特色的铜版画,是我们威海旅行中的一段美好体验,让旅游更有深度。”王政梅说。

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组合,当文化资源被创造性转化,旅游就不再只是看风景,而是成为一场与历史对话、与文化共鸣的深度体验。在荣成斥山镇盛家村,随着“薪火相传·盛家共兴”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项目的实施,让盛家火烧和村庄历史文化等资源,在创新中实现价值的倍增,“引流”带动更多人前来研学、旅游。

4dac197286c28c712cde0e13e32c4856.jpg

“我们对盛家村的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将适合发展乡村旅游的部分进行了动线开发,打造更有辨识度的乡村游产品。”项目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游盛家村设计为一场“沉浸式行走体验”,将极具特色的火烧制作、拓印体验活动植入其中,并运用了“剧本杀”等形式,让游客在解谜推理中深度感知盛家村的历史脉络与文化精神。厚重的盛家村文化资源,转化为年轻人喜欢的深度旅游产品,吸引“研学团”前来打卡“乡村游”,为盛家村聚足了人气。旅游资源来源于村庄,更要服务和反哺村庄。

f7dc83ca4da33231fe7d6a3180019fd5.jpg

值得点赞的是,“薪火相传·盛家共兴”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项目秉持“授人以渔”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培养村民化身“非遗老师”,带领游客、研学团体验碑石上纸、拓纸敲打、拓纸上墨等操作工艺,助力村民通过参与文旅产业增收,推动文化传承与产业增值有机融合。

83037a232575a56ae66b3356ef96e9e6.jpg

2025年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的开展,让传统文化从博物馆的展柜走向鲜活的生活场景,从历史的记忆变为可感知的当下体验,让静态资源转化为、旅游新亮点。在葫芦丝的音韵间、在年画的色彩里、在盛家火烧的香甜中,威海传统文化,正以一种更年轻、更开放、更有趣的方式,走向未来。

记者/王文欣 来源:威海日报)

(责任编辑:姜治程、寿鹏瑶)
关键词:威海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