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作为全国首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试点市,聚焦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的痛点难点,整合资源、先行先试,康复覆盖率连续多年保持100%。
一、着力开展残疾预防重点项目
是开展遗传性致聋基因检测项目。为400多名听障夫妇、听障儿童提供免费检测以及遗传咨询、婚育指导等服务。二是实施0-6岁儿童残疾筛查项目。对复筛出的疑似残疾儿童,每例给予300元的筛查补助,400多名儿童受益。三是实施“集善助视”光明行动。联合爱心企业威高集团连续20年开展“威高光明行动”,帮助2.6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二、着力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水平
是提高救助标准。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项目,将康复训练救助标准提高到1.8万元/年,每年康复训练周期扩展至12个月,提升康复训练效果。对0-12岁在定点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给予每人每年不超过4000元的送训补助,对“机构+社区+家庭”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提供1200元送训补助,有效解决残疾儿童“送训难”问题。二是优化救助方式。按照“一次办好”的要求简化救助程序,县级残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审核。发动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市舞蹈家协会走进定点康复机构上门服务,让残疾儿童平等接受艺术教育,累计服务4000余人次,惠及全市500余名残疾儿童。三是推进试点创新。在乳山市绘制孤独症儿童点位服务图,创新集成培养模式,护航孤独症儿童成长。乳山市承担的全省智力和孤独症全程康复试点连续两年获评“优秀”等次,成功入选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先行先试地区。
三、着力拓展成年残疾人康复范围
是推广辅助器具适配个性化服务。辅助器具种类增加至100种,单件补贴金额最高10000元,为1.4万多余名残疾人适配辅具,满意率达96%。征集残疾人对助残科技的需求,将智能音箱、头控仪等智能化辅助器具纳入残疾人辅具补贴目录,让更多科技助残成果惠及到残疾人。二是优化居家康复服务模式。推进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工作,全市已建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736个,完成残疾人签约6.57万人。为1800余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上门服务2.1万余人次,重度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被《中国残疾人》刊发。三是推动社区康复试点。依托环翠区12处专业医疗机构设立20余个社区康复站,完成81处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建立区、镇、村三级康复网络,形成“15分钟医疗服务圈”,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
(来源: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