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空调通风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验交流研讨活动在德州顺利召开,德州市空调通风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落地尤为引人关注。作为“中国暖通空调城”的德州,暖通产业早已形成集群优势,在全国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检测中心的落地,并非简单的硬件添置,而是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架起了一座“技术桥梁”,既是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之举,更是推动暖通产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的核心支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检测中心这座“技术桥梁”,首要价值在于为企业创新铺路搭桥。长期以来,暖通行业中小企业众多,研发投入有限、检测渠道不畅是普遍难题。一款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往往需要反复验证其节能性、安全性与可靠性,而分散检测、赴外地检测,难免劳心费力,增加成本。“为了一份检测报告,企业不得不辗转北京、合肥等地,成本高、周期长。”德州市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毕志国说。检测中心的落地,让企业无需再四处寻求检测服务,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验证支持,不但便捷而且降低了成本。无论是绿色低碳技术的优化,还是智能控制模块的升级,都能通过检测中心完成性能校准,加速新技术向实际生产力转化,让企业创新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检测中心这座“技术桥梁”,核心作用在于为产业标准立尺定规。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离不开统一标准的约束与引领。区域产品存在标准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不仅影响消费者信任,也为市场准入形成了隐形壁垒。检测中心的建立,推动区域产业标准与国家、行业标准精准衔接,让企业生产有了明确遵循。通过权威检测的产品,相当于拿到了市场认可的“通行证”,既破解了“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乱象,更提升了“德州暖通”的区域品牌公信力,让产业发展走上标准化轨道。
独行快,众行远。检测中心这座“技术桥梁”,重要意义在于为集群协同聚力赋能。暖通产业涉及上下游多个环节,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组装,从技术研发到市场推广,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检测中心以技术服务为纽带,串联起集群内的上下游企业、本地高校与科研院所,构建起产学研检一体化协同生态。企业遇到技术难题,可借助科研院所的智力支持;高校的科研成果,能通过检测中心快速验证其产业化可行性;上下游企业则可围绕统一标准开展协作,避免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这种从单兵作战到集群攻坚的转变,让产业集群的整体效能得到质的提升。
检测中心落地德州,看似是一个平台的搭建,实则是产业发展理念的升级。这座“技术桥梁”,一头连着企业的创新需求,一头连着市场的质量期盼;一头系着区域产业的当下发展,一头牵着行业升级的未来方向。它不仅破解了德州暖通产业发展的现实瓶颈,更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样本。据了解,该中心已形成覆盖产品全项性能的完整检测体系,可为风量、风压、能效等核心指标提供精准可靠的一站式检测服务。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期待德州能充分发挥检测中心的平台优势,以技术为基、以标准为纲、以协同为翼,推动暖通产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加速前行,为山东制造业强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为全国特色产业集群升级贡献“德州智慧”与“德州答案”。
(来源:大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