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国家级试点,山东青岛“双上榜”!消费,是最大看点

国家级试点,山东青岛“双上榜”!消费,是最大看点
2025-11-26 17:29:3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这是一个异常明确的信号。近日,商务部官网发布重磅公示: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城市(简称“三新试点城市”)和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拟入选名单正式出炉!山东青岛实力双上榜,同时入围两项国家级试点!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强大的消费市场是推动产业升级和科技生产力持续进步的“终极牵引力”和“良性循环的起点”,一个健康、活跃、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是催生和滋养伟大科技公司与高端制造业的温床。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迎来提振消费与结构调整的新机遇,怎样通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和系统配套改革大力提振消费?作为北方消费第二城,青岛被寄予厚望。

“三新试点”,怎样试?

9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试点工作的通知》。据公示,50个试点城市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及41个其他城市,实施期两年;入围其中的特大城市青岛,每年将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4亿元。

“三新试点”,怎样试?三个重点方向高度聚焦。

其一,健全首发经济服务体系。

就在今年9月份,《关于推动青岛市首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正式印发。这个被称为“青12条”的新政恰恰是以业态、模式、服务的组合拳进一步放大城市的“首”字招牌。事实上,从今年五月爆火出圈的青啤交易所,到“刘老根大舞台”、电影《洛桑的家事》、星途联赛等在青的首演、首映、首秀、首赛,青岛在“首”字上的文章已经越来越娴熟、越来越专注。

以“青12条”中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为例,青岛再次强调了老字号在首发经济中的价值,在引导本地老字号创新经营业态的同时,还要吸引“中华老字号”“省级老字号”来青开设主题餐厅等特色首店。截至2024年,青岛共有23家中华老字号和21家山东老字号,总营收居全省之首;其中营收过亿元的21家,在全省占比近50%。

其二,创新多元化服务消费场景。

消费的核心是人的需求,而位于消费链终端的消费场景恰恰就是激发需求、提升体验的关键一环。2024年,青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584.5亿元,稳居北方消费第二城,这一成绩背后,80余家品牌首店的密集落地、京东MALL等超级商业载体的创新实践,以及《唐朝诡事录》国潮剧场的沉浸式突破,共同勾勒出青岛在场景创新上的突破。

而除台东步行街、中山路等老商圈加速上新场景、焕新业态之外,山姆会员店、上合国际免税城等重点商贸项目也按下建设的“加速键”。与此同时,青岛正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圈”出消费新活力。

其三,支持优质消费资源与知名IP跨界联名。

同样是在“青12条”中,青岛明确要推动包括青岛啤酒、上街里和奥帆等在内的多个城市消费IP转化为实景演艺、数字展览等首秀项目,以IP撬动商旅文联动。不难发现,在“三新试点”的“新”字中,还暗含着最为关键的“特”字。

青岛,解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特色”,也是另一份国家级试点名单的关键词。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发布“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评选结果公示”,全国有15个城市入选。除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5个城市:上海、北京、广州、重庆、天津,还有10座城市:南京、杭州、厦门、青岛、武汉、长沙、深圳、成都、昆明、西安。试点期同为两年,青岛每年可获中央财政资金补贴1亿元。

早在2021年,北上广等5座城市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此后再未有第二批名单发布。换言之,此次新增的10座试点城市很可能就是新一批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后备力量。而试点的终极成效,是要强化“购在中国”的品牌打造,创新国际化、多元化消费场景,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吸引境外旅客入境消费。

从这个角度看,青岛入围实至名归,这座城市的“特色消费”尤为突出。

以外籍游客“China Travel”为例,2025年前三季度,青岛机场口岸出入境人员达264万余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23%,内地居民出入境数量为175万余人次;由青岛机场口岸入境的外籍旅客共36.9万余人次,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韩国籍旅客数量占入境外籍旅客总数的71%,使用免签入境的外籍旅客共26.9万余人次。

而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从9月29日至明年6月30日,韩国也将对中国团体游客实施临时性入境免签政策,与青岛口岸韩国籍旅客占比高的现状形成“双向便利”——

中国居民赴韩旅游更便捷,同时韩国居民通过青岛入境中国的免签通道也已成熟。政策互动呼应将进一步激活中韩旅游、文化、商务等领域的人员流动,进而触发航班加密、旅游消费增长等连锁反应。

此外,青岛的海洋经济同样是城市别具一格的特色,这也是青岛在15个入围城市中较为突出的差异优势。在文旅融合场景、特色节庆经济、科技产业赋能、国际化开放联动、新业态培育上,海洋都将是青岛最重要的“消费”底牌。

定向!用好财政补助杠杆

无论是“三新试点”,还是“国际化消费环境建设试点城市”建设,其核心要求都是以消费为着力点,实现政策协同与资源整合。而细察两份国家级任务,不难发现其间重合共存、齐头并进发展的核心方向。场景,是题眼中的题眼。

就在不久前,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开展的《推进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总结和模式探索》重大课题项目获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青岛作为中国北方唯一入选城市,要以消费为抓手,驱动青岛邮轮母港从“交通枢纽”向“文旅消费生态体”转型,打通“船上到岸上”的消费链条。这一案例,无疑就是青岛兼顾本土特色与国际吸引力的场景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海洋相关的IP打造可谓青岛创新场景的杀手锏。如,国际帆船周、极地海洋公园相关研学项目、海岛深度休闲度假,都将让青岛的海洋资源从“观赏型”转向“参与型”,成为吸引韩国、东南亚乃至全球游客的“黄金名片”。

其次,优质资源的集聚整合。于国内消费而言,我国经济正处于规模红利消退、新质红利凸显的转型窗口期,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已经从“基础满足”跨越到“品质体验”的新阶段,从“有没有”到“好不好”再到“有温度”,这对消费的个性化定制、多元化选择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从吸引境外游客消费的角度看,同样需要集聚高端消费资源,这意味着“首发经济”会被赋予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青岛对支持首发经济的环境营造极为注重,“青12条”即明确提出要探索首发进口消费品检验便利化模式。如,探索首发进口消费品“白名单+差异化合格评定”模式,从而进一步提高进口消费品通关的效率,助力国内外品牌首发、首秀、首展、首店在青岛集聚。

就消费体验而言,双试点都极其重视消费环境内的服务水平——支付与退税便利化扩面、打造智慧商圈升级国际服务、深度开发滨海夜经济,这些已经在青岛落地推进的举措必将助力城市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品质不断升级。

试点亦是起点。两年为期,消费升级,青岛未来可期。

(责任编辑:苏羽佳)
关键词:青岛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