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威海:诗意空间邂逅非遗,指尖织就文化暖光

威海:诗意空间邂逅非遗,指尖织就文化暖光
2025-11-26 09:18:38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樱花制衣廖夫人定制美学馆,手工非遗体验气氛正浓,参与者在“一针一线、一涂一染”的慢节奏中,沉入静谧的文化空间,悄然推开美学世界的大门;在静海听风文化艺术空间,人们专注盘扣制作,指尖翻飞间,蜻蜓、银杏叶、芙蓉花等精巧图案翩然成型;而在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吉呈轩,市民游客沉浸于这座“非遗博物馆”的独特氛围,通过一凿一锯的亲手实践,领略铜版画制作的独特魅力……

随着2025年威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的推进和落地,威海市将一系列底蕴深厚的非遗体验活动,精准“嵌入”新型公共文化空间,非遗由此获得崭新的表达舞台,而吉呈轩、静海听风文化艺术空间、樱花制衣廖夫人定制美学馆等空间,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文化灵魂。

这是一场非遗美学与诗意空间的“双向奔赴”“双向赋能”,不仅让传统文化遗产“活”起来,更让公共文化空间持续“火”起来。

非遗“安家”最美空间

优质的传统文化内容与具有独特气质的公共文化空间相遇,便能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公益创投项目让非遗在最美空间里“安家”,推动文化服务从“标准化供给”向“沉浸式体验”转型。

“‘遗’脉相承,威海非遗点亮计划”项目,将非遗体验活动设在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吉呈轩,打造了市民、游客点赞的“沉浸式非遗体验课堂”。作为威海非遗项目的实践地,吉呈轩本身就是一座小型“活态非遗博物馆”,传统锔艺、剪纸、锡镶、手钩织、锻铜、木板年画等非遗展品应有尽有,参与者在这个充满文化气息的空间里学习铜版画、了解皮影戏,不仅是沉浸式体验技艺,更是与历史对话。“文化空间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在项目负责人耿海胜看来,这里的每一件老物件都是会讲故事的老师,人们一走进来,心就静了,专注感受传统技艺。

“威海印象·时尚盘扣艺术工坊”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则选在静海听风文化艺术空间常态化开展。充满中式美学的环境,让社区居民与中华服饰文化实现“深入对话”。每次手工制作前,大家会在组织者的引导下参观新中式服饰展区、中华服饰文化历史展板长廊。“图文并茂的讲解,加上新中式服装等实物的呈现,让人对服饰演变有了全新认识。”参加活动的社区居民感慨道。项目负责人李响介绍,把活动搬进这里,是希望大家既能体验盘扣非遗手作,还可以了解中华服饰从先秦深衣到明清旗袍的演变历程,了解盘扣技艺所根植的深厚文化土壤。

“深入对话”成效显著,让不少市民游客爱上了盘扣,甚至作为副业来经营。这一公益创投项目兼新型文化空间,孵化出了一批“社区盘扣达人”,他们成为从业者、传承者。“我们深刻体会到盘扣工艺的精妙,期待将来能把融合城市元素的盘扣饰品作为副业,为非遗传承尽一份力。”社区居民范慧慧说。

双向奔赴实现“1+1>2”

“最美空间”若没有优质内容的持续滋养,难免沦为“美丽的空壳”,公益创投项目如一股活水,注入这些空间,激活其内在生命力。

在樱花湖文化书院,“‘薪火相传·盛家共兴’乡村振兴文旅融合”项目,把拓印体验引了进来。居民和游客在这里亲手触摸瓦当实物,学习拓印技艺,在动手中感受纹样中的文化记忆。原本静谧的书院,因非遗活动的到来平添几分热闹,吸引更多周边居民参与,增强了文化空间的“磁吸力”。

廖夫人非遗手绘及手工技艺项目中,非遗手绘体验搬进东方古韵感十足的樱花制衣廖夫人定制美学馆,“非遗课堂”摆脱了纸上谈兵的局限。参与者置身琳琅满目的面料墙、精致的成品展示区,直观感受服饰美学的魅力,和时尚“对话”。项目围绕古典牡丹纹样手绘体验、服装面料色彩与图腾文化、手工布艺贴画体验、丝绵画体验等主题开展系列活动,让参与者在典雅的环境中,驻足欣赏新中式服饰、胶东婚服,对服饰美学有了更深的认同。“希望通过这样的体验活动,为参与者心中播下追求美和艺术的种子,让传统文化成为他们生活里的‘小确幸’。”项目负责人、威海胶东婚服非遗传承人王开涛说。

最近,“威海印象·时尚盘扣艺术工坊”还将“移动课堂”搬进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无观书店。古韵盘扣与书香海景相遇,为大家带来独特的文化体验。参与者围坐制作葫芦盘扣胸花,享受书香与丝香交织的宁静时光。“窗外是海,耳畔是乐,手中是丝,太治愈了!”一位参与者感叹。这种“文化+体验”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原本只是来看书喝咖啡的读者驻足参与,为书店注入新的活力。

每一个“公益创投项目+新型文化空间”的组合,都像一个活跃的文化细胞,孕育出各具特色的文化社群:在吉呈轩,形成了以传统手工艺为核心的“工匠社群”;在无观书店,孕育了以手作与阅读为纽带的“雅集社群”;在樱花制衣,则聚集了追求个性化生活美学的“时尚社群”。这些社群具有高度粘性,成为传承非遗的坚实根基,也让公共文化服务从“单向输送”走向“多元互动、共生共享”。

当非遗遇见“诗意空间”,改变的不仅是文化传承的方式,更是文化生长的土壤。一批公益创投项目,以空间为画卷,以非遗为笔墨,描绘着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图景,让威海的文脉在传承与创新中生生不息。

(来源:威海日报)

(责任编辑:寿鹏瑶)
关键词:威海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