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资讯 > 地市要闻 > 青岛 > 正文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迎来新机遇,青岛凭借五大优势脱颖而出

中日韩自贸区建设迎来新机遇,青岛凭借五大优势脱颖而出
2021-09-30 15:01:23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在2002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上,“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首次被提出。设想中,中日韩三国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构成三国自由贸易区,在该自由贸易区内,将取消关税以及其他贸易限制,使得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以此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而消费者则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享受更多样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符合三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在当前“逆全球化”倾向的国际背景下,建设中日韩自贸区是扩大三国市场和加快三国经济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可谓是一波三折、进程缓慢,至今已经进行过16轮谈判。近期,覆盖中日韩三国与东盟十国的全球规模最大自由贸易协议RCEP正式签署。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而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正是起源于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因此,RCEP的签署有望使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中的诸多障碍性因素得以突破,降低三国谈判博弈的时间与成本,为中日韩自贸区的建设带来新机遇。

在中国,中日韩之间展开合作,始终绕不开一座城市——青岛。在中日韩自贸区加紧推进建设的过程中,青岛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有望脱颖而出。

(一)经济发展优势。

2020年,青岛GDP总量高达12400.5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全国排名第13位。对外开放与贸易水平较高,2020年青岛市外贸进出口总值640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8.2%,占同期山东省进出口总值的29.1%,占比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876.8亿元,增长13.7%;进口2530.2亿元,增长0.7%。韩国已成为青岛第二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三大贸易伙伴。截至2021年上半年,韩国累计在青投资项目13414个,实际外资199.2亿美元;青岛注册韩资企业及代表处88个,较去年同期增长29%,双方进出口贸易额330.8亿元,同比增长31.9%。日本是青岛市第三大外资来源地和第二大贸易伙伴。截至2021年6月底,日本累计在青投资项目2175个,实际到账外资60.8亿美元,这个数字占日本企业在山东投资总金额的一半还多。2020年,青岛与日本进出口贸易总额为544.8亿元,这个数字超过山东省对日贸易比重的三分之一。

青岛诞生了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等一批企业和品牌。青岛拥有中国质量管理奖5个,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中国驰名商标73个,先后荣获“中国品牌之都”、“中国十大品牌城市”等称号。改革开放以来,青岛经济体量实现几何式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发生深层次的改变。从1949年到2018年,青岛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2.7:52.7:24.6调整为3.5:41.2:55.4;经济步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长动力逐步向新动能换挡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代表的“新兴经济”基因孕育成长,成为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促发“青岛制造”加快向“青岛服务”换档升级。

(二)国家战略优势

1986年10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成为继重庆、武汉、沈阳、大连、广州、哈尔滨和西安市后,全国第八个实行计划单列的城市。青岛还是山东对外的“窗口”、“经济中心”,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也是国家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主要节点城市和海上合作战略支点。

2018年6月,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建设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更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9月28日,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首批26个项目动工建设,标志着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强我国同上合组织国家互联互通,着力推动东西双向互济、陆海内外联动的开放格局。

2019年8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成立,其中,青岛片区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以西海岸新区和前湾保税港区为中心着力点,发展现代海洋、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向东大力推进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向西积极推进与上合组织国家和中东欧国家地方经贸合作,向南努力拓展与东盟国家、葡语国家的地方经贸合作,从而使青岛片区在青岛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中起到引领作用。

2020年5月19日,青岛日本“国际客厅”正式揭牌,20个中日合作项目集中签约入驻,将成为青岛、山东乃至全国引进日本资源再创新的辐射中心和中日两国战略合作的承接载体。6月23日,中韩交流合作“国际客厅”开厅仪式圆满完成,以此打造整合中韩资源的高端平台、构建完善的开放服务体系,深化中韩双方地方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

(三)地理位置优势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可以说是位于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与其他地区相比,青岛与日韩两国的“互动距离”最短。并且,青岛与日韩两国往来交通便利,有多条直达日韩的空中航线与海运线路,已成为我国至日韩的空中与海上重要通道。就韩国来说,早在2016年,青岛机场就有8家航空公司执飞韩国航线,一周250多个航班往返青岛和韩国的仁川、釜山,平均每天有38架次。青岛港到韩国港口的海上航线有16条,坐船到韩国也只需要10个小时。

(四)人文交流优势

日韩两国都将其总领事馆设立在了青岛,日本下关市、韩国大邱市与青岛互为友好城市;韩国平泽市、釜山广域市、群山市、蔚山广域市以及日本鸣门市、福冈市、北九州市、京都市与青岛互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青岛市居住着10万以上的韩国人,不仅在青岛开设了各类韩式学校,一些韩式料理店和韩国购物街也逐渐在青岛兴起。青岛与韩国之间的人文交流由来已久。在思想文化、教育学术与文体艺术等方面进行着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互动。建交以来,青岛大学先后与韩国庆熙大学、江原大学、庆尚大学、庆南大学、马山大学、东亚大学、延世大学校医科大学、延世大学校原州医科大学、京畿道人文学院建立友好院校关系。1998年7月由韩国独资企业——青岛昌新鞋业有限公司在胶州市创办了山东省第一所国家承认学历的青岛昌新耐克职工学校。2002年9月,青岛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协同山东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和山东画报社共同主办的“走近孔子,扬帆青岛”大型图片展在韩国忠清北道清州市举行,100幅大型图片展示了以孔子和儒家文

化为代表的山东历史与文化,以青岛为代表的的山东经济建设、发展的新成就以及韩国人在山东等内容,反映了中韩建交10年来双方的友好交流与合作的成果。2002年夏天,由青岛市文化博览中心推出的代表中国版画艺术最高水准“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展”在韩国仁川展出并获得了成功。2003年11月,韩国生产技术研究院决定在青岛设立中国分院。2019年7月,青岛滨海学校40名同学来到韩国艮才里小学进行研学访问。同年11月,青岛市妇女工作代表团赴韩国交流访问。

青岛与日本之间也不乏人文交流。2018年3月17日,青岛市妈祖文化联谊会一行7人继今年2月份赴美国妈祖文化交流之后,在赵起良会长带领下开启日本妈祖文化交流行程,日籍会员司马良亮全程参与,日中经济文化交流中心魏晓辉会长对此次交流活动给予大力协助。2016年9月20日,日本渡边淳一文学馆交接仪式在位于东京虎门的森大厦举行,中国青岛出版集团从日本大王制纸株式会社正式接手该馆,中日文化交流再写新的篇章。2018年12月,青岛北海道文化交流中心揭牌,“魅力青岛”城市图片展在日本札幌举办。2019年10月18日,日本和歌山市文化交流团到青岛市老年大学开展文化访问交流活动,2019年10月8日,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青岛演艺集团、青岛安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星源SAC艺人学院)主办,大韩民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协力,日本国驻青岛总领事馆后援,韩国昌新国际株式会社承办的“中日韩文化交流联合演出”在青岛大剧院隆重举行。丰富的人文交流加深了青岛这座城市与日韩两国间的理解与互信,为相互间的贸易合作凝聚一条坚实的纽带。

(五)港口优势

航运物流业是青岛自贸片区主要产业方向之一,这既是国务院批复的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对青岛产业方向的定位,也是青岛“以港兴市以港兴区”的重要内容。

青岛港是中国山东省青岛市港口,位于山东半岛胶州湾畔,濒临黄海,与日本和朝鲜半岛隔海相望,是中国沿黄河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的国际贸易口岸和中转枢纽。青岛港早已开通韩国航线、日本航线以及韩日航线。2021年6月29日,全球首个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山东港口青岛港建成投用。该系统做到了集装箱的空中运输,实现了港区交通由单一平面向立体互联的突破升级。与传统集装箱运输模式相比,每自然箱可降低能耗50%以上。

港口是全球综合运输的枢纽,在世界运输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贸易的85%都依靠海运完成,港口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将来中日韩自贸区得以成立的时候,青岛港必将会大显身手,促进三国间贸易往来,创造出巨大利益。

(来源:济南房谈搜狐号)

(责任编辑:窦静)
关键词:中日韩自贸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