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山东报道 5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对话》栏目《万亿城市新征程·济南》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其中以书法写就的“十问‘万亿城市’”如行云流水,大气秀美,尽显泉城文化底蕴之厚重,让观众眼前一亮。其书写者即是济南市文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理事,济南市书协驻会副主席王振范,他数十年坚持书写为人民,坚定初心终不改。
王振范正在书写“十问”
《对话》节目现场
出身英雄师,坚定书法创作为人民
谈起入党经历,王振范主席回想,自1976年2月入伍,先被分配到连队成为一名报务员,抄材料、抄讲话稿,他一手宋楷钢笔字写得干净利落,格外出色,不到两年便作为培养对象被调入电影组,不久,又调入师电影队。1978年8月1日建军节,王振范正式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到现在已有43年。在电影队的基本工作除放电影外就是写标语、刻幻灯、搞画廊,因此练毛笔字成了必修课,他便从临帖入手,走上了书写之路。
26年行伍生活让服务与奉献的精神在王振范心中深深扎根,尤其是在英雄部队的日子对他影响颇深。60年前,在民兵训练中面对突然冒烟的雷管,解放军战士王杰纵身一跃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挽救了12人,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3岁。当年,毛泽东主席还为王杰题词:“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王杰的“两不怕”精神也深深印刻在服役于英雄部队的王振范,“作为一名党员,能在这个部队,特别是这种英雄的部队,我感到非常受益。”成长于这样一个英雄部队让王振范越加坚定了创作为人民、为社会的精神,而其在部队从事的宣传文字工作,也让他深深明白文化作品对于人的引导作用,从而更坚定了通过书法创作去服务人、引导人。
王振范年轻时的工作证
笔意书经典,坚持传承党的精神
正如书写“十问‘万亿城市’”展现济南的文化底蕴,王振范主席认为笔墨应该用于文化与精神的传承,书法创作应该服务于城市发展、服务于党、服务于人民。
谈及书法作品如何传承、弘扬党的精神,他讲述了两次印象深刻的书法作品展,其展出书法作品的书写内容均为习近平总书记历次重要讲话的用典。王振范主席认为,书法作品的内涵比技巧更为重要,它的内容将对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他认为,书写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用典,一方面能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华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能够发挥书法作品的文化引导作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现党积极向上的精神,带动年轻人养成良好的精气神,这也是书法在党的精神的传承中起到的作用。
苦心练技艺,呼吁年轻人拿起毛笔
上午临帖,下午应索。王振范主席表示,在未来将更专注于打磨书法技艺,提升文学素养,取法乎上,坚持活到老学到老,以致力于深研王羲之、王献之的“二王”笔意,书写济南文化,写出泉城特色,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
同时,王振范主席也呼吁年轻人拿起毛笔,书法既能陶冶情操、戒骄戒躁、丰富自我,也能传承中华文化、传承党的精神,希望会有更多的人通过书法提升自我、服务大众,传统书法的影响也将更加深远流长。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林岳 摄影/于冬月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