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5月20日,13岁的李长生通过考试,怀着激动的心情加入了莱芜梆子剧团。李长生的学习和练功非常刻苦,每天坚持六个小时以上的练功时间,因为他知道,既然选择了自己所热爱的莱芜梆子,就要投入自己的全部。把这项中国非遗文化发扬光大,将是他一生的使命。
跟随老师学艺十几年,一身本领的李长生踌躇满志,一心想有所作为的他却遇到了种种困难,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戏曲行业的演出市场和经济收入大幅度下滑。
为了莱芜梆子走向全国打好基础,李长生作为剧团的年轻力量,被允许停薪留职,出去闯市场、做生意,并很快取得了不小的成果。
1996年10月10日,莱芜梆子剧团正是需要年轻血液和市场活力的时候,李长生回到剧团。2000年参加市委文广新局的竞争上岗,4月3日,李长生以58人参加、53票通过的高票数当选莱芜梆子剧团团长。
然而此时的戏曲道路依然是困难重重,剧团外欠账100多万元,团员工资长达六个月发不下来,只能搞副业养家糊口,剧团几乎没有固定资产,办公地点也只能靠借用。
“当时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麻烦,但我既然选择把这个重任挑在自己的肩上,就一定要把剧团带起来。可是要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力量?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入党组织。”
2000年6月份,李长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严格按照党员的形象标准去做事,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2000年12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终于能够以一个党员的身份开展工作。”
万事俱备以后,李长生发挥党员带头模范作用,带领全团实行改革创新,闯市场、搞创作、搞演出,首先让莱芜梆子这一文化精神食粮在莱芜这片土地上“活”起来。
创作大量“红色”新剧目
“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做事、创作,首先要符合党的要求,做好我们的业务工作,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舆论导向。”
李长生担任团长以后,莱芜梆子剧团创作了大量以党员形象传播红色文化的剧目:《江姐》、《地下党员》等。李长生还主演了大型廉政剧目《儿行千里》,获得了全国第十二届精品工程奖、山东省精品工程奖、山东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同时也在全省各地市巡回演出,到现在为止已经演出了400多场。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莱芜梆子剧团创作了《铡刀下的红梅》、《新娘》等反映莱芜战役的英模人物题材剧目。同时,他们还利用地域文化反映莱芜精准扶贫工作,创作了大型现代戏《第一书记》、《沃土人心》等,其中不少剧目被拍成电影,搬上了银幕。
“我们紧跟时代步伐,把党员的形象创作、展现在舞台上,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打动人、激励人。”
作为在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取得显著成就的党员艺术家,李长生时常教育剧团新的党员,一定要高举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