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性化供给:在规模化中寻找需求平衡点
“装修行业的核心矛盾是个性化需求与规模化生产的冲突,谁能找到平衡点,谁就能占据市场主动。”恒信定制家业务负责人张泽宙表示,团队的探索始于对100万+业主服务数据的梳理,最终提炼出“收纳、互动、健康、美学”四大核心需求维度。
基于这些需求,恒信定制家推出意式都会、现代四季、自然舒适三大基础风格体系,分别对应城市精英、新生代家庭与三代同堂等典型群体。更关键的是,其采用的装配式隔墙技术打破了传统空间布局的刚性限制——120-180㎡户型可灵活组合2-4居室,大户型预留的多功能厅能根据需求改造为书房、健身房。潍坊某科技公司高管陈先生对此深有感触:“家里有老人和孩子,设计师调整了卫生间布局加装扶手,还在阳台预留了孩子的游乐区,这些细节是标准化精装做不到的。”
在技术支撑上,VR可视化系统让业主能提前“预览”装修效果,主材替换平台则提供了标准化套餐之外的个性化选择。“这种‘基础款+定制项’的模式,既保留了规模化采购的成本优势,又满足了差异化需求。”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装配式建筑专家评价,“比单纯的‘全定制’更具普适性,也比纯粹的‘标准化’更贴合实际。”
(二)流程管控:用全产业链能力重构服务链条
“装修的麻烦,本质上是产业链割裂造成的。”恒信定制家业务负责人张泽宙介绍,依托集团覆盖地产开发到物业服务的全产业链资源,他们构建了“1+3+N”服务体系——以客户为中心,联动设计、施工、售后三大核心团队,整合材料供应、智能设备等N个合作方。
这种整合能力首先体现在效率提升上:交房前3个月即可介入房屋勘测,通过BIM技术提前完成户型建模与方案设计;施工阶段采用工序并联推进模式,配合装配式干法施工,将传统4-6个月的工期压缩至90天左右。
成本控制方面,恒信集团与立邦、马可波罗、圣象等一线品牌的战略采购合作,使建材采购成本较市场零售价降低30%-40%。600元/㎡起的透明报价包含设计、施工、主材、辅料等核心环节,且签订“零增项”协议。潍坊市装修行业协会表示:“中小装修公司很难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没有如此强的供应链议价能力和成本管控空间。”
(三)品质保障:以数字化手段筑牢信任基石
“装修行业的信任重建,必须从‘看不见’的环节入手。”恒信定制家工程管控负责人介绍,针对隐蔽工程隐患问题,团队开发了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系统,水电开槽、管道铺设等关键工序需拍摄高清照片、视频上传存档,业主可随时在线查看,验收时需双方签字确认。
在质量验收环节,实行“施工队自检、工程师复检、专业质检员终检”的三级验收制度,780条管控要点覆盖24道核心工序。“以前装修靠‘盯’,现在靠‘体系’。”有15年装修经验的施工队长张师傅坦言,“每道工序都有标准,每样材料都要核验,杜绝偷工减料的可能性。”
健康居住需求的满足同样依托标准化体系:所有板材均采用E0级环保标准,涂料选用低VOC产品,配合全屋新风系统,使室内有害物质含量低于国家标准50%。针对老人、儿童群体的防滑地面、圆角家具等细节设计,更体现了对居住安全的考量。
(四)长期服务:延伸居住价值的生态构建
“装修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长期服务的开始。”恒信物业公司总经理表示,依托国家AAA级信用认证的物业团队,恒信定制家将服务延伸至交付后——2年质保期覆盖水电、墙面、智能家居等核心部位,远超行业1年的平均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