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健康养生 > 健康资讯 > 正文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支持,“第十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世界视野中的华人生死学”在澳门举办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支持,“第十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世界视野中的华人生死学”在澳门举办
2025-10-14 17:09:22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5年10月10日-11日,由澳门镜湖护理学院主办、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当代生死学研讨会:世界视野中的华人生死学”“中国当代生死教育教师研修班”初高级研修班,在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圆满落幕。这场汇聚海内外百余位专家学者、四百余名线下参会者及超过两万人次线上观看的学术盛会,围绕生死教育、临终关怀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华人生死学发展注入新动能。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以下简称:银丰基金会)作为支持单位,全程参与并见证了这场生死学领域的年度盛会。

主题演讲

多维度解码生死命题

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王一方教授《濒死探索的再探索》

北京大学出版社原综合编辑室主任杨书澜教授

《从个人体会谈生命的意义——死亡与珍惜和热爱》

知名生死学学者彭小华博士

《中美临终死亡方式的差异:善终、生死观、生死教育的视角》

英国Harlington Hospice医务总监、荣获MBE勋章

Ros Taylor博士《安宁疗护——一项全球性的当务之急》

香港中文大学公共卫生及基础医疗学院钟一诺副教授

《视角至关重要:迈向临终关怀的全球生命伦理》

台北护理健康大学生死与健康心理咨商林绮云教授

从社会文化视角探讨自杀行为与危机辅导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教授、华人生死学与生死教育学会会长朱明霞

《基于华人本土文化建构死亡素养概念框架与测量工具之研究》

浙江传媒学院何仁富教授

《生死儒学——世界视野下的华人生死智慧重构》

研讨会首日,八场主题演讲紧扣生死学核心议题,覆盖“围死亡”、濒死体验、生命意义、跨文化比较、临终关怀伦理、本土死亡文化研究等多元维度。学者们从医学、哲学、社会学、文化研究等视角切入,既有对“濒死探索”“生命意义”等抽象命题的理论深耕,也有对“中美临终模式差异”、“跨文化临终告知伦理”等现实问题的实证分析,掀起一场关于生死的深度思辨,引导人们思考生命意义与价值,强调加强公众生死教育、尊重个体生命主权的重要性,为华人生死学研究奠定了更贴合本土现实的学术根基。

实践落地

分论坛与研修班深耕落地

下午,三场分论坛同步展开:“生死教育与死亡素养”聚焦医护群体教育路径;“临终关怀与照护实践研究”探讨中国本土实践伦理挑战;“死亡文化研究”揭示文化差异对国际生死教育互通的意义。

研讨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教授、山东省医学会麻醉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山东省卫健委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前主任类维富教授带来《临终关怀(安宁疗护)之人体冷冻与再生》的超前理念分享——他强调安宁疗护中的人文关怀及对生命尊严的关注,提出人体冷冻作为现有医疗技术的延伸,在给病人及家属一份希冀的同时,还可对低温生物医学研究及器官、遗体捐献事业的发展有积极助推意义。

同日开班的“生死教育教师研修班”中,50余位医疗、教育领域青年从业者跟随先导前辈深化了对于生死教育的理解,作为“生命摆渡人”,绵延生命的力量。

银丰同行

科技与人文共助生命教育延续

生命教育不仅是认知的传递,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此次参与,正是银丰以实际行动支持生死学研究、推动社会生命文化进步的缩影。

银丰基金会公益宣传中心主任李庆平表示:“正如银丰始终强调的,科技的温度,在于让更多人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延续的可能。我们希望通过支持学术交流,让更多人关注生命文化,也为‘生命延续’的科技探索凝聚社会共识。”

两日研讨,不仅是思想的碰撞,更是推动社会生命文化进步的种子。山东省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将持续以科技为翼、以文化为根,与社会各界携手,为提升国人生命品质、构建人性化生命关怀体系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薛筱蕙、董硕)
关键词:山东银丰生命科学公益基金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