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
我为什么用这个题目——融入永恒活火的人单合一?
1、先说永恒活火
“永恒的活火”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命题。简单地理解,“永恒”指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是永恒的、是不可阻挡的。之所以说永恒,则是因为有“活火”的存在。“活火”可以理解成不竭的创新动力。
社会是生态的,只有生态才会产生不竭的创新动力。你永远无法预知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做出什么样的创意。
时代也是生态的。多年以前我提出过一个理念——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所有的企业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但那个机遇可能只是个巧合。一旦不能抓住下一个机遇,就会被时代抛弃。
2、人单合一为什么可以融入永恒的活火?
第一,必要条件,人单合一把科层制的企业变成无边界的生态,既然是生态,就可以和时代的生态相融。
第二,充分条件,就是人的价值最大化。人的价值最大化可以让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活力,成为一团活火。
这两个条件构成了融入永恒活火的基因,但是只有这两个条件还不够,它还需要变成一个生态系统,一个自进化的生态系统。
3、再说人单合一
人单合一从本质上讲可以理解为三个“合一”:
与用户合一;
与目标合一;
与价值合一。
3.1与用户合一
人就是员工,单就是用户,员工与用户合一,就是不断的创造用户需求,创造到最后的总目标就是创出终身用户。
3.2与目标合一
▲人单合一示意图
人单合一示意图的中心是用户体验迭代,所有的人都要与用户体验迭代的目标合一,但现实当中的问题是,没有哪一个人、哪一个企业,甚至哪一个行业可以单凭自身的力量创造出用户体验迭代,它需要各个合作方连接成为一个生态,共同来创造,创造到最后的总目标就是创出用户体验的生态系统。
3.3与价值合一
每个人的价值体现在为用户创造的价值当中,这就是合一。无数的“小合一”又会合出一个“大合一”,这就一定是生态价值而不仅仅是产品价值,最后的总目标就是生态价值。
三个“合一”,汇成物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创造出传统商业模式所无法创造的终身用户、用户体验生态系统和生态价值。
人单合一体系的总纲
从“哲学的人生终极三问”到
人单合一“三个新”的逻辑递进
1、人单合一“三个新”的逻辑递进
人单合一的三个“合一”的特征,构成了人单合一体系的“三个新”的逻辑递进,即,
人单合一是新启蒙;
人单合一是新范式;
人单合一是新引擎。
这三个“新”的逻辑递进既是人单合一体系的总纲,也是今天演讲的总纲。
1.1新启蒙
人单合一是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企业界的新启蒙。
新在什么地方?新在对人的自主意识的启蒙。作为对比,传统企业从来没有把人作为自主人,只有人单合一是对人的自主意识的启蒙。
传统的企业对人有没有研究?有研究,归结起来主要是两个理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人之初,性本恶”,认为人就是好逸恶劳的,必须受到严加控制。Y理论的前提假设是“人之初,性本善”,认为人还是向善的,不必严加控制,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了。
但不管哪一种假设,对人的定位都还是被动执行的人,都是需要管理的对象,而不是自主的人。人单合一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是新的启蒙。
1.2新范式
人单合一是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组织形态的新范式。
新在什么地方?新在人单合一是一个生态的范式。作为对比,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的企业一直都是一个有围墙的花园,而人单合一像热带雨林一样生生不息。在有围墙的花园里,每个人都要被统一对待,就像花园里的花木被统一修剪出一样的形状,但在热带雨林,每一种植物都可以自由发展。
新启蒙启发了人的自主意识,成为自主人。新范式则是让每个自主人自我驱动,可以把自己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1.3新引擎
人单合一是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经济创造的新引擎。
新在什么地方?新在创造用户的体验,新在引领“我经济”的自我进化。作为对比,工业革命200多年来的经济引擎就是大规模制造,大规模制造的引擎凭借两大特点改变了世界——第一是流水线,第二是标准化。流水线出现在1913年,福特汽车在世界上首创了第一条汽车流水线,创造了高效率,使当时美国的汽车售价从4000美元降到370美元,降到十分之一,把汽车从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流水线影响深远,到今天还在广泛使用。标准化则形成对产品的统一规划,比如鞋和衣服,不再需要量体裁衣,而是固定几种规格,顾客对号入座就可以了。标准化也因此奠定了贸易全球化的基础。
而物联网时代的经济是“我经济”,是个性化的经济,是“我体验”的经济,需要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工业经济的旧引擎支持不了“我经济”,而人单合一为“我经济”提供了智能交互生态的新引擎。
2、从人单合一回溯哲学的人生终极三问
著名管理学家加里·哈默这样评价人单合一,“人单合一已超出企业管理的范畴。”那么,人单合一为什么能超越企业管理这个范畴?这就要回归管理的原点。从本质上讲,企业就是人,企业的生死存亡都取决于人,取决于人的活力。而要探究人的本质,就避不开“哲学的人生终级三问”,一般认为这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来的,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文艺复兴对“终级三问”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我是谁?是对自我意识本质的追问。文艺复兴时代第一次提出来,我是人,实现了从神性到人性的飞跃。在黑暗的中世纪,神是第一位的,人只是教会的附庸,是微不足道的,更谈不上什么创造力。文艺复兴是对人性的解放。
我从哪里来?是对人的本质的追问。既然我是人,我就要追随人的本质。人具有一种自己创造自己的特性,人的本质就是自我创造,体现自我价值。文艺复兴解放了人性,在此基础上造就了文艺的革命、科技的革命、工业的革命。
我要到哪里去?是对自由本质的追问。既然我可以体现我的自身价值,我就应该自由地、充分地发挥我的价值,永远如此。因此才有了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到今天,还在进行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将来还会发展下去。为什么?因为有了人的无限创造力。
人单合一也对应了这三问。
下面我演讲的三个内容,就是从这三点——新启蒙、新范式、新引擎——开始。
人单合一是新启蒙
开启“我是谁”的自我意识
这一讲分为三个小节。讲述开启“我是谁”的自我意识所需要的三个层次。
1、新启蒙,在“我是谁”的反思中确立企业的主体到底是谁?
2、主体性,在创造性破坏中重塑自我意识。
3、人单合一,新启蒙中的创造性重组。
1、新启蒙,在“我是谁”的反思中确立企业的主体到底是谁?
企业的主体是谁?
自工业革命以来,传统企业的主体一直是股东,也就是说,企业是股东的,所以,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给股东创造价值。
人单合一的新启蒙在于提出企业的主体不再是股东,而是人,是企业中的每个人。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体,这就是企业界的新启蒙运动。
传统企业以股东为主体是有理论依据的,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和传统财务三张报表都是为这个主体服务的。价值链示意图像个箭头,箭头内部是企业各个部门协同创造的产品价值。从箭头往外,面对的不是用户,而是经销商。与此相呼应,传统财务的三张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损益表——也是以产品价值为主,而没有以用户价值为主。
▲价值链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