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在全国两会这个社会各界共商国是的重要节点,AI的热度无疑再上新高。
“人工智能是中国企业的时代机会,相信会有更多中国企业不断创造出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3月5日8时许,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时这样表示。
据周云杰介绍,他今年带来了3个建议,关键词全部聚焦AI,涉及工业大模型、家庭大模型、血液及血液制品这几个领域,着眼于AI大模型训练、应用等实践难点,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工业场景难应用,需支持龙头企业先行先试
与AI的高热度形成反差的是,相较于服务业、金融业来说,人工智能在工业中的落地应用面临高难度挑战,应用场景和普及率都还有很大的提升和扩展空间。根据Gartner最新发布的数据,到2024年6月,仅有8%的中国企业在生产环境中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AI),这一比例远低于全球超过20%的企业采用率。
长期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一线履职的周云杰,对此深有体会。结合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16万家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实践经验,周云杰认为,当前最棘手的难点是,工业大模型对不同工业场景无法做到高效适配,因为不同工业场景的数据和知识需求不同,对工业大模型的泛化适配能力要求也更高。
举个例子,同样是AI视觉检测这个工业场景,在家电和食品工厂的场景数据、知识需求都不一样,就需要工业大模型针对不同场景进行适配。但是目前,这种工业大模型的泛化适配调优成本高、周期长、成功率低,难以直接应用于新场景。
周云杰建议,重点支持家电、汽车、医疗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依托其场景、数据、制造和人才优势,围绕“一图四清单”开展工业大模型应用的先行先试。鼓励龙头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关键环节深度应用工业大模型,提炼并推广可复制的典型案例,打造行业标杆。
据悉,为了加快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海尔从平台建设和场景优化两个方面已经开始了先行先试。
在平台建设上,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自主研发了天智工业大模型,沉淀形成了4700个行业机理模型和200多个专家算法,已在海尔佛山洗衣机互联工厂、合肥冰箱互联工厂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初,卡奥斯率先将DeepSeek-R1接入到天智工业大模型中,加快工业垂域大模型平台建设。
在场景优化上,天智工业大模型已赋能汽车、化工、模具等9大行业45个高价值场景,优化效果显著。比如,应用到注塑工艺优化场景中,实现注塑机的生产能耗降低10%,节拍提升7%,调参周期缩短90%;应用到智能柔性装配系统,实现工艺设计效率提升30%,换产调试效率提升50%。
“今年是我连续第9年针对工业互联网提出相关建议,在AI科技的助力下,新型工业化正迎来全新的发展局面,中国智造正在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周云杰称。
家庭数据难训练,需群企共创垂域数据基础
算力、算法、数据,是大模型发展的“三驾马车”。不同于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场景适配难题,智慧家庭大模型进一步发展的短板是数据,特别是智慧家庭领域的真实、专业数据。
“就像汽车的油和电一样,数据驱使AI能够思考和决策。高质量的数据集能帮助模型捕捉更多的特征,从而提高预测和分类的准确性。”周云杰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