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友谊关了,这是中国十大名关之一,且是唯一一个还在使用的边关啊。
友谊关,从小就一直想来的地方,今天终于立足到此,一段入关前景区的文字打动了我:“国之西南边陲,友谊关,历经沧桑,亘久挺立。源溯西汉,从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走来,从兵家“设险守固”必争之地到祖国南大门、“天下第一关”、中国-东盟合作国际通道,无论战火与承平,它始终在此熠熠生辉。”
这是一座矗立在祖国南疆口岸的第一关,来到这我才发现,关里关外的越南人比中国人还多,越南人明显的标志是她们头戴斗笠,说着我们听不懂的越语,拖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匆匆行走,涌向关口。
到了游客中心,买票时被告知六十岁以上的游客凭身份证进入,步入这个汉代就建的关隘,墙面艺术浮雕讲述的故事让我在栩栩如生的画卷中感悟这座古老关隘的恢弘伟壮。
2000年前它的名字叫做“雍机关”,后来改名“界首关”、“大南关”,明初才改为镇南关。
全国解放后它更名为“睦南关”,我喜欢“镇南关”这个名字,感觉很是霸气,再往前走就到边关了,不知何故心里有一种沉甸甸的沧桑感,清末的镇南关大捷说的就是这个地方。
走进边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黄色的法式建筑,百多年前他是政府处理边关事务的地方,现在是一座讲述边关历史的博物馆,“大清邮政”是边关邮政所在地。
高大的关楼屹立在眼前,它两侧都是连绵的山脉,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了。1965年它再次更名为“友谊关”,由时任外交部长陈毅元帅题写关名。
它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不同于中国其他边关,这里有着独特的中越两国风情。
舒建新说:“你发现没有,‘友谊关’的这个建筑风格,跟咱们中国传统的像嘉峪关啊,山海关风格还是不太一样的,门窗是仿西式的建筑,但是又有我们中国传统的花窗结构,毕竟是建国后重建的关楼。”
友谊关,这个名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改名的,那时是抗美援越时期,带有很强的时代感,可我还是喜欢‘镇南关’这个名字,听起来特霸气。
关楼是核心景区,三层的关楼展示着中越两国人民不同时期一路走来的经历,正是这座关楼见证着在他身边上演的历次著名战役的沧桑历史和伟人足迹。
走在关楼外走廊,向前看一二百米,咫尺可见越南国门。
遥想当年的镇南关大捷,是清末的冯子才老将军,67岁那都已经是退休了呀,重新被朝廷起用,他带着棺材和两个儿子来到这边缘之地,打败侵华的法军,甚至收复了凉山,一份战后条约却让凉山属于了越南。
20世纪中叶的时候,中越两国有过那么一段儿非常友好的蜜月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越南的胡志明主席也曾经在这里拥抱过,形成了中越两国友好的时期并共同努力赶走了美国侵略者。
八十年代开始关情有变,我的许多同龄战友牺牲在了这块土地上,换来了改革开放后的和平时期。忽见舒建新站立在两山之间的关楼,靠在扶栏边用纸和笔记录着眼前的山川景色。
如今中越两国关系缓和,关里关外满载货物的载重车辆、人来人往喧闹的边关景色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座关楼千百年来几经损毁、修建。但关楼两侧的古城墙还是保存比较完整的,被榕树根包裹的斑驳的墙体,高低错落的台阶,阵地上的炮台、前沿指挥工事里的点点滴滴都记载着岁月的年轮、沧桑的记忆。
走下关楼穿过门洞就是越南0号公路的起点处。也是我们的“南友高速”的终点处。海关大楼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让我们的心中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今天我们目及之处一切和平的景象都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写到这里我要告诉朋友们越南那一侧的国门的海关名字,也叫友谊关。
“友谊关”的名字里寄寓着中越老一辈人的深切期望:中越两国人民要世世代代友好下去,不再让战火染指壮美的山河。让“友谊关”永远成为祖国南疆的一座中越两国世代友好的大门!
(文/马悦英,来源:茶马古道上)
画家简介
舒建新,祖籍山东青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馆长,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201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丹青云南神韵楚雄——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201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丝路丹青茶马古韵——舒建新中国画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