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法军于1883年曾入侵白龙尾半岛一带骚扰,中法战争后,法军再度入侵白龙尾及万尾、江平等沿海地方,烧杀掳掠无所不作,清军和当地群众曾在沙坳岭(又称番鬼岭)和法军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打死法军无数,被当地群众称为“死佬田”的地方就是当年埋葬法军的坟场,直到1886年法军才撤出白龙尾。
清政府为巩固海防,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由张之洞亲自率部到东兴、竹山、江平、白龙尾勘察选址,决定在白龙尾修建炮台,由海口营管带陈良杰督建,光绪二十年(1895年)修成。
由“白龙台”、“银坑台”、“龙珍台”和“龙骧台”四座炮台组成火炮阵地。四座炮台均安放铁炮和设置弹药库、地道、兵舍等设施,结构形式相同,平面呈半圆形,长13米,宽9.3米,炮台四壁碎石砼结构,高0.8—1.7米,厚1.4米,池底中央设炮位,安放铁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