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了解了壮族的发展历史,虽然早就知道壮族的先民是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的鼻祖,但他们是怎样认识、开拓了水稻的栽培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博物馆用大量的考古发现告诉我们,远古时期的壮族先民最初时大多选择岩洞作为自己的安居之所。岩洞所在的山是易于辨别的孤山,周围有开阔的平地,便于耕种,发展农业生产,而附近的溪河则有利于捕捞和饮水。新石器时代的贝丘遗址中发现有柱洞的遗迹,表明了从洞居到房居的转变,并形成了壮族村寨的雏形—以氏族血缘为纽带的原始聚落。
现代壮族村寨依然延续着传统,山区的壮族喜欢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靠青山,面临溪河,村寨两侧有山地、梯田,植被茂盛的地方定居,而生活在平原丘陵地区的壮族则一般靠水而居,有“无河不住,无田不居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