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齐鲁旅游 > 旅游资讯 > 正文

马悦英 | 游山西,漫步乔家大院,细品那万里茶道中的醇厚茶香

马悦英 | 游山西,漫步乔家大院,细品那万里茶道中的醇厚茶香
2025-11-03 16:13:5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二十多年前,我曾借着暑期带着女儿来到乔家大院,那时的乔家大院作为电影的外景地刚刚拍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个大宅仅是村子里的大户人家,旅游部门正在借着电影造成的影响筹划把它纳入山西特色的大院文化景点区。

二十多年后,我们自驾重踏乔家大院。昔日的深宅大院,今已成AAAAA级景区,游人如织,周边设施完备、商贩云集。

红灯笼依然高挂,却不再是张艺谋镜头下的那般凄艳,倒显出几分俗气热闹的范儿了。

入门处,电子屏滚动着票价与导游服务。六十岁以上的游客不要买票,刷身份证入园。随着人流挤进那扇曾经森严的大门,青砖灰瓦依旧,只是墙角多了几处“请勿触摸”的标牌。

游人们举着自拍杆,在每一处雕花门窗前摆出笑脸。导游的小旗子此起彼伏,扩音器里传出千篇一律的解说词。

转过几进院落,在一间不起眼儿的厢房里,我发现了关于乔家茶业的展板。玻璃柜中陈列着几块压制成砖的茶样,黑褐色的茶砖已经有些年头。

展板文字介绍:乔家在嘉庆年间便远赴武夷山购茶山、设茶厂。我不免有些讶异——这山西的深宅大院里,竟藏着一段南茶北运的往事。

展板上有一幅泛黄的地图,标注着茶道线路。武夷山的茶叶先走水路到汉口,再转陆路经樊城、社旗,过黄河入山西,经潞安、沁州、太原,到雁门关,分两路:一路走东口往库伦,一路走西口往归化城,最终都通向恰克图,销往俄国。全程约五千公里,需走大半年光景。

当年他们运送的是岩茶而非普洱茶,为了让岩茶安全运输他们也采用压住成茶砖,我想象着,当年那些茶商,是如何离了这高墙大院,一路向南的。他们翻过太行山,渡过黄河,穿越中原,最后抵达武夷山的茶乡。

那里山峦叠翠,云雾缭绕在黄土高原上的祁县,风景迥异。乔家的掌柜们,想必也曾在武夷的茶山上,看着采茶女的手指在嫩芽间翻飞,听着她们唱些异乡小调……

展室角落里,摆着几件运茶的工具复制品——骆驼鞍、皮囊、木箱。当年,就是这些简陋的物件,载着南方的茶叶,穿越戈壁沙漠。

茶砖在驼背上颠簸,风沙侵蚀着商人的脸庞。有时遇着劫匪,人财两空;有时染了疾病,客死他乡。但茶叶终究是到了俄国人的茶炊里,化作一杯琥珀色的饮品。

我走出展室,来到后院,这是近些年迁走了村里的原住民打造出的乔家大院的后花园,院子里一队旅行团正在拍照。女人们挥舞着彩色的丝巾,男人们则端着昂贵的相机。

我们坐在一处遮阳伞下的座椅上,喝着我们自己早上冲泡的普洱茶,身旁坐着一对儿与我们同龄的广东夫妇,随意聊起来,方知他们与我们一样,退休后选择自驾游,国庆前从广州出发到达北京,国庆节后再走不同的路线从北京返回广州,我们坐在一起交流着路上的观感……

聊到兴头上阳光下有点热,我们移进后院的茶室里,我点了一盏“乔家老茶”。既然来到这里何不尝尝乔家的茶。服务员是个二十出头的姑娘,涂着鲜艳的指甲油。她熟练地操作着茶具,我问她这是岩茶还是茯茶?她露出茫然的神色。

显然这个她不清楚,“反正我们这儿的茶都是从福建进的,包装上印着乔家的logo。”细细品来茶汤橙黄,滋味平淡,喝不出啥滋味。窗外一阵骚动只听导游用扩音喇叭催促着:“快点快点,下个景点还要去看乔家的银窖!”人群呼啦啦地移动,像一阵风卷过。

我想起展板上的一句话:“乔家极盛时,商路达欧亚,年入茶叶数十万斤。”如今这院子里流动的,不再是茶叶与白银,而是门票与纪念品。

走出乔家大院,停车场里,我们的座驾旁停着几辆旅游大巴,发动机空转着,排出淡淡尾气。

大院的轮廓在秋阳中依然壮观,只是那高挂的无数支红灯笼,明晃晃的飘动,像是给这古老的建筑,涂上了一层新鲜的油漆。

文/马悦英,部分照片来自网络,此文为2024年秋季河北、山西自驾游纪实,来源:茶马古道上) 

(责任编辑:薛筱蕙)
关键词:马悦英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