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岁月的流逝,视力减退成为许多中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对于需要夜晚驾驶的56岁物流司机刘女士(化名)来说,清晰的视力不仅关乎生活质量,更是职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进的创新技术——波前重塑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为像她这样的患者重燃了清晰“视”界的希望。这项技术不仅是医疗领域的一次革新,更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
技术革新:屈光性白内障手术的新里程碑
刘女士,因需要长时间驾驶而对视力要求极高,她的右眼视力仅为0.12,虽然左眼之前已植入了爱尔康双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但右眼的视力下降仍严重影响了她的工作安全和生活质量。近期,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党光福教授主刀进行了右眼波前重塑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手术过程顺利,党光福教授的高超医术和患者的积极配合共同确保了手术的成功。术后第一天的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远视力达到了1.0,中视力和近视力均为0.6这一改善不仅让刘女士能够无障碍地进行日常活动,如购物和使用手机,还特别提到她晚上开车时没有感到任何不适,极大地提升了她的工作安全和生活质量。
党光福教授作为国内首批为患者植入波前重塑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的医生,他对此有着深入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技术,媒体采访了党光福教授。
波前重塑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技术:光学干扰的突破实现清晰“视”界
党光福教授,现任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山东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对波前重塑技术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指出:“这项技术特别适合需要在不同视距切换的中老年人,如驾驶员和科研工作者,它通过精确控制入眼光线,显著提升了术后视力质量。”
这种人工晶体与传统多焦点晶体不同,它使用两个光滑的表面过渡元素,通过X-WAVE技术设计,有效避免了光学干扰,为患者创造了连续的焦距范围,使得患者在保持远视力的同时也能获得良好的中间视力。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绝大多数植入该晶体的患者在手术六个月后,无论是在明亮还是昏暗的环境下,都能清晰地看见远处和中等距离的物体。
展望未来:政策利好与科技进步,共塑清晰“视”界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引入的这项创新技术,不仅为这位物流司机带来了视力上的新生,也为许多面临视力挑战的老年人提供了新的希望。
“第四次高值医用耗材国家集采预计在2024年5月左右落地,原本上万的人工晶状体很多即将降价到万元以下。据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披露,此次集采拟中选产品平均降价70%左右,其中人工晶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39亿元。本次集采已覆盖人工晶状体所有类别的全系列产品,会显著减轻医保和患者负担。”
党光福教授表示:“这不仅是医疗行业的重大变革,也极大提升了患者福祉。我们期待更多先进技术功能性晶体的更广泛应用,能够为更多老花白内障患者带来清晰的视界和更优质的生活质量。”
通过波前重塑景深延长型人工晶体技术引入和医疗政策利好,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逐步改变着许多人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晚年继续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热爱,享受每一个清晰可见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