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部落祭司,结绳记事,在族群中记录、分享信息,进而掌握部落的话语权。传说中,黄帝的史官仓颉,通过观察鸟兽的行迹造字,百鬼惊惧而夜哭。可见,文字从一开始,就具有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秦汉时代,吞灭六国、雄强无敌的始皇帝,巡视天下至东海,刻石琅琊,记叙自己的文治武功,意图流芳千秋万世。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霍去病,纵横漠北扫荡匈奴,勒石燕然,称颂汉家天威。文字,也是记录和宣示功业的载体。
从有文字始,因为书写的需要,笔墨纸砚就成为和文字相伴相生的最佳道具。而砚台,以其厚重耐久的品性,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房首器。在中华历史的长河里,有文字记录的地方,必有砚台;有砚台的地方,必有文人参与和文化的流播。
基于勒石刻铭、记载事功的传统,历代文人在日相亲伴的砚台上,往往留下各种形式的铭文,有的赞美砚台的品质,有的进行哲学的思辨,也有的记录亲朋之间的情谊,不一而论。作铭者代入自己的情感,在砚台和人之间建立某种深度的联想,寄希望其传之后世,留名人间。
目前所见最早的铭文砚台,见于河南博物院藏汉代镂雕六龙三足盖砚。其砚周边勒刻“延熹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酉君高迁刺史二千石三公九卿君寿如金石寿考为期永典启为研直二千”42字铭文,这是一方罕见的孤品。汉至唐宋一千余年间,类似年号、记事、祝祷内容齐全的铭文砚台,极其少见,具有极高的文史价值。
近世以来,遍观公私砚藏,汉唐宋的铭文,多见吉语、年号、物主或制作者姓名,刻画也较为草率随意,这一阶段可称之为砚台铭文的草创阶段。迨至北宋末南宋初,由于两宋文人治国,文人的社会地位超迈前代,而物产的丰富开采和制造工艺的日臻完善,催生了更多精美的砚台,同样也出现了更加丰富的砚台铭文。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砚台铭文的自由生长阶段。而明清以降,由于程朱理学的发展,以物喻人的义理深入人心;又因统治阶级的思想钳制,砚台成为文人抒发心中块垒的最佳载体。名家辈出,制作精良,篆刻考究,这是砚台铭文大兴的时代。
斗室之内,书案之上,但留三寸地,写我心中言。砚台铭文,高度浓缩了历代文人的所思所想、交谊情感,可以证史,可以穿越时空,感动今天的有心人。所谓与古人之心相通,发思古之幽情,莫过如此。这也是砚台收藏的一大乐趣,也是铭文砚台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北京翰典艺术馆周同祥先生,于金石门类之中,独好收藏砚台。二十年来,唐宋明清,多有采集;东西南北,广交朋辈。今借网络,筹备“文以载道——古代铭文砚台联展”,邀请吉林刘奉文、郑州焦书晖、杭州方肖鸣、徐州郝沛然、杭州潘畅华、三门峡王跃泽、深圳阎焰、肇庆黄广康、广州颜志科、苏州蔡春生诸位高手藏家,每人精选五方,一起呈现多年来秘藏之历代铭文砚台。上起汉魏六朝,中承唐宋,下至明清;真草行隶,六体皆备;喜怒哀乐,跃然于砚,为近年来很高水准的一次古代铭文砚台收藏汇总。既可为公私砚台收藏之正路,大张其目;也可为后来之有志者,树一标杆。
是为序。
辛丑清明后十日江湖海写于羊城
参展藏家(共11人)
(按年龄排序)
刘奉文焦书晖方肖鸣
周同祥郝沛然潘畅华王跃泽
阎焰黄广康颜志科蔡春生
刘奉文
刘奉文,别署我堂、梦砚斋等。吉林榆树人,1961年生。1981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历史学博士。
曾任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研究馆员。癖砚、墨。搜集30余年。得吉林大学教授罗继祖先生怜爱,赠送祖传宝砚两方,一为篆刻家丁敬所制砚,一为清末吴大澂用砚,成为镇宅之宝,永世珍藏。业余佣于笔墨。出版《名砚珍藏》《砚林逆旅》。所藏古砚近300方,墨50锭。
刘奉文藏·清丁敬制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