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刘晓庆、开丽曼,听起来令人费解,不知有何关联,不知什么意思。其实这分别是我创作的三幅水彩画的名称,但在创作时间上跨度有30年之多,表现方法上更是反差很大。在共同点上都是写实画法,表现对象同为美丽的女性,又都在不同的时期得到业界和观众的赞誉。
《晓庆像》水彩30cmx33cm
创作刘晓庆这幅水彩画时为1981年,那时刚满20岁,是在山东轻工美校二年级装潢二班任学习委员时的专业水粉人物画命题的作业。面对命题我则主要用水彩完成了《晓庆肖像》这件作品,只在几个小地方用了点水粉。至于为何选刘晓庆来创作这幅画,是因为当年正值放映电影《小花》期间,影片用鲜明的色彩和唯美的画面,展现了平实温暖的人性之美,对片中电影演员刘晓庆的表演十分欣赏,她也因此获得第三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成为封面影星,感觉形象也很有特点,令人怦然心动。于是便找来刘晓庆的影像资料,用了一周的时间十分投入地完成了刘晓庆水彩肖像画。在画法上更多的是采用了重叠干画法,第一遍色彩干后,在此基础上,再重叠第二遍色,尤其在表现刘晓庆在阳光下色彩变化较强烈的头发画面,逼真的写实效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赞叹,甚至连代课的向更生老师看着我将要完成的画真诚地说“头发的层次与效果超写实呀,你是怎么画出来的呀?”此水彩人物画得到了当年最高分98分,且后来成为二年级学生上专业水彩(粉)画课的范画。看到自己创作的水彩人物画作为范画放在二年级教室,当时还未毕业离校的我很是激动和骄傲,从来未画过水彩画的我自信心由然而生,这对我今天成功的创作开丽曼、回眸两幅写实水彩人物画是有直接关系的。
《回眸》水彩90cmx80cm
1983年7月,由于当年“又红又专”,毕业后组织分配到山东省博物馆工作,承担展览美术设计、总体设计,无腵顾及美术创作。1998年5月,转任山东省美术馆副馆长,分管美术创作与研究,天天和刘德润、朱艾平、刘书军、张宏伟、于文江、李勇、徐康、张民生、常朝晖等画家一起创作与研究,对美术创作的愿望被唤醒。孙墨龙老先生在我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我学生时期画的刘晓庆水彩画,很是惊讶,真诚的说“这是你画的?你真该画画,当馆长屈才了,还是画画吧”,时隔10年后的2015年春节去看望他时,请他指点我画的《开丽曼的心醉了》,他高兴的说“画得太好了,真好”,我说好吗?他说“好,相当好了,这就对了”,我很是欣慰。于文江在我办公室初看到我画的刘晓庆时,也很是意外,由衷的对我说“画得真不错,别光当馆长了,还是画画吧,不画画真可惜了”。也是事隔10多年后的2015年,早已调至国家画院10多年的于文江已是青年画院副院长,我也已于2014年到山东画院任业务副院长,两人在北京《中国画坛齐鲁风》电视专题片方案论证会上相遇,老朋友相见格外亲切,应邀去他府上品茶相谈甚欢,看我新画的水彩作品《开丽曼的心醉了》及写生素描十分高兴,“好啊,早就该投入画画了,现在到画院专职于创作,可喜可贺”文江如是说。
《开丽曼的心醉了》水彩90cmx8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