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协力同心,不懈奋斗,历经各种艰难曲折,战胜不同风险挑战,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篇章。
画院作为中国特有的美术机构,自古以来,在传承中华艺术、推动美术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国画院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美术创作也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山东画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下,山东画院以加强全省美术创作为要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作品,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山东画院精心策划的每年一届的文化高端品牌“山东画院年展”,创作团队由山东画院在职画家、特邀选聘和公开招聘的签约画家组成,集中展示了代表画家的美术创作成果,体现了当前山东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准。
为展现山东画院美术家的创作实力和水平,现开辟“文以载道守正创新——山东画院美术家系列”专栏,展示山东画院每一位画家的创作成就及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山东画院)
雄犄顶破九重天,金牛奋蹄正小满
——青年画家刘扬以“新水墨”描绘“三牛精神”
春风非过客,遗彩五月天,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这一天,北方夏熟作物开始灌浆,尚未完全饱满,称之为小满;其后雨水日多,农耕渐忙,在传统中国,“麦粒饱满水稻插,蚕结新茧桑葚熟”,正是耕牛大展拳脚的好时节。恰值农历牛年小满,青年画家刘扬的“水墨三牛”初具形态。
初观画,便见三头黝黑健壮的牛扑面而来,仿佛立刻便会冲出纸面,风卷残云般狂奔而去。刘扬尝试使用“新水墨”的表现方式营造画面的叙事关系,仅黑白灰三色,用毛笔和排刷结合,不但细节丰富而细腻,层次繁复又分明;更奇特的是,通过光影与透视表现出了一种宏伟浩瀚、波澜壮阔的气势:虽只三头牛,远观却给人一种千军万马的感觉。
重庆神女峰写生
遥记三国名将张飞于长坂坡遣百余随从故布疑阵,以树枝绑马尾在林间来回奔驰,尘烟四起让曹操以为有大军埋伏,随即大喝一声吓得曹将破胆坠马而亡,不战而退百万曹军。
京剧有类似的艺术表现手法,武生身后仅几人摇旗走位,便代表了百万雄兵,将一场精彩的战局表现得惊心动魄,使观众看得酣畅淋漓、如痴如醉。
中国画中的“写意”同理,用简洁抽象的笔触可以同时表现出具体的“象”和抽象的“意”与“境”,这些都是中国古老智慧在艺术中的运用。刘扬的“水墨三牛”深得此理,更兼结合西方绘画焦点透视和光影明暗的表现手法,才能以三牛绘“千牛万牛”,三头牛如牛群中的将军,率领群牛冲锋陷阵,虎虎生风、威风凛凛。
正是:奔雷流火飞将军,踏破洪荒再腾云。
虎趣——中国水墨精品展在印度新德里举办,中国驻印大使张炎等嘉宾观展
近看细节处,居中是黄牛,左牦牛、右水牛,都各具特色、情态迥异。黄牛八字短角,牦牛S曲角,水牛新月弯角,不仅标志鲜明,即便同一头牛的两只角也绝无雷同。例如黄牛的左角重墨,涂得较满,右角就多留白,刘扬想要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虚实相生相辅的辩证哲学。
能跨越五感方达艺术臻境。所谓跨越五感,就是能够在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之间来回游走,通过某种感觉调动其他感觉。例如通过读文字眼前仿佛可以看到画面,听音乐似乎能闻到森林的清新,尝到海水的咸涩。三牛的毛发,黄牛毛如菊花绽放盛开,花瓣绵绵密密、繁复绚烂,能感到用手摸起来细腻柔软;牦牛毛由背而下整齐而厚实地一层覆盖一层,如夏日梯田中风吹麦浪翻滚,更如秋收后堆叠的草垛,层层叠叠、触手生温;而水牛毛短而稀,画中牛全身大面积浅墨亮光,感觉滑不留手。不但用笔墨画出了触觉,同时画出三种牛因不同的生长环境而进化出的独特形态。
北京恭王府展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