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例外的视觉——评著名画家雷波作品的“创造性”

例外的视觉——评著名画家雷波作品的“创造性”
2022-07-06 14:00:36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今天,我们正在经历一个人类历史上极为特殊的“例外状态”时期,也许,这可能就是阿甘本所担心的“例外状态”的“常态化”时期。对于处在并依赖于稳定的秩序、边界和主观决定、行动的个人来说,这是极为令人不安的。就在这种“例外状态”的不安中,几经推迟的雷波画展终于开幕了——扫码确认、测量体温、佩戴口罩、限定人数、保持距离。最终,交流与口罩、渴望聚集与禁止聚集构成了尴尬和诡异的行为。原本取消的展览开幕仪式却变得更具仪式化了。

图片

迹-71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艺术不是一种职业,不是一门手艺,更不是一门专业,而是一种活法。一种将生命投射并迷失在这诱人的“时间不在场的诱惑中去”,是一种对自由、尊严、责任、存在沉思的生命自觉,是人确认人自身和创造自己的必经之路。这显然指的是一种关于人在精神世界的诗意栖居的活法:这就是一种孤独。但它不是指世俗的独处,而是布朗肖意义上的根本孤独:“---就是去肯定有着诱惑力威胁的孤独。就是投身于时间不在场的冒险中去,在那里,永无止境的重新开始是主宰。就是从“我”进入“他”,以致我所遭遇到的东西,任何人都不会遭遇到------就是从魅力的角度来支配言语,并且通过言语,在言语之中同绝对领域保持接触,在这领域里,事物重新成为形象,在那里,形象,从对象的暗示成为对无形的暗示,并且,从对不在场描绘的形式变成这个不在场的不成形的在场,成为当不再有世界,当尚未有世界时对存在着的东西的不透明和空无的敞开”。

图片

迹-61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正是在这根本的孤独中,恰好才会回到艺术之关键:语言之前的,即海德格尔所讨论的“一种猜度和护送”——雅典娜女神的“猜度和护送”。何为猜度?预先的思考、洞见,受一种领悟引导的,“先行看到那个在某个产物和作品的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之物”,“这样一种对迄今尚未被视见的东西预先洞见,就以一种别具一格的方式需要视见和光亮”。它是外界作用于生命本身,经生命精神自动装置所生成的作为作品让一个迄今为止尚未显现出来的世界涌现出来的预先颖悟、洞见。作品,我们所能看到的艺术作品其实是个结果,是知识,而如何生成艺术作品的关键“猜度”是看不见的。换句话说,真正可以学习研究的恰恰是通过作品所敞开的即如何生成它的“猜度”的复杂感觉、思想的过程。猜度才是真正从我们生命中生长出来被命名的“概念”,是真正具有署名权的“概念”。而我们的艺术教育却遗忘了这生成艺术之关键的“猜度和护送”。

图片

迹-60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雷波正是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这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要恶补的课程。所以,他主动选择了“孤独”,进入到这绝对领域之中,他不动声色地将精力投入到这“猜度和护送”中。阅读,研究,思考,试验,一步步接近“猜度和护送”。这些努力,自然也就成全了他的这些作品。当然,展出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我却在这有限的,甚至他只能如此的这些作品中,还是看到了雷波这些年来思考所触及的广度和深度。

图片

迹-6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在展览中,他在画面上敲击画布像我们展示画布会发出的悦耳的瓷器声,并告诉我说那是几十遍的反反复复绘制的结果。效果当然自不必说,但更让我着迷的是那个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有些枯燥无聊的漫长的“生长”的体验过程。在这个德勒兹意义上的“图表”过程中,显然不是为了制造灾变从中获得生成可能性的苗头或趋势,也不是精心于复杂场面众多人物的配置与刻画,而是纠缠、焦灼于塑形或型塑的缓慢生长的过程,反复体悟着存在与虚无、确定与混沌、有限与无限之间的碾压、生成、吞噬、生长的循环反复的存在事实中。反复的绘制、涂抹,反复的覆盖、刮擦,反复的生成、混沌,反复的确立、游离------绘画由绘制变成了生长,由赋形变成了显现,由有限敞开了无限,由创作变成了体验,由生成变成了祈祷,由世界的本质见证了人的本性------这是人在一次次确认自己,一次次在创造自己,正如德勒兹理解培根:一个人在与强大的形象化数据进行搏斗。如此,近三年的时间,形象就这样一个一个地长出来了。它呈现的是被剥夺了个人生活史语境的生命瞬间,也是被剥除了非实用性价值的艺术瞬间:它是纯粹实践。三年的时间相对于生命来说并不算长,但对于今天存在的现实:个人名利最大化的加速主义来说那就实在是称得上太过漫长了。其实,作者真正收获的并不是这个展览,而是他对一种能力的拥有——对直接时间的主宰与拥有,以及在这个时间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一切------

图片

迹-9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吉尔﹒德勒兹在《意义的逻辑》中讲:“事件并非发生之事”,我们在阿甘本的《奇遇》中看到这个观点的出处。1952年,卡洛﹒迪亚诺在《意大利哲学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形式与事件”的文章。“事件因此不是发生之事,而是对某人发生之事-----期间有最大区别。下雨是某件发生的事情,但不足以构成一个事件,因此,如果要有一个事件,我就必须感到,雨水的落下是某件为我而发生的事情”。海德格尔也曾说过“向事件的投入------就意味着存在历史的终结”。阿甘本进一步阐述:“事件,既是人类起源学的,也是存在论的,既和人的生成言说相一致,也和存在向着言语的降临,以及言语向着存在的降临,相一致”。所以,艺术家最终的表达其实真正所要面对的是“事件”,而非“事情”。显然,事件已不再是所发生的事情,这就意味着事件是人关于事情的形而上学活动即思想。事件确保了艺术远离了再现与模仿,将对物的直观转向对精神的直观,因此,将视觉“看”转换成“阅读”。所以,将事情转变为事件,将“我”变成“他”,也就进入了艺术。

图片

迹-10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雷波的作品正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装置创造了事件:首先,“碎片化”,也可以说是“画中画”。画面上粘裱上了上个世纪所用的麻袋(粗麻线布)材质的不规则形状,人物是画在粗麻线布上的。这就造成了似乎是过去的“记忆”的遗物。有意思的是“记忆”中的内容却是发生在今天的市井人物(作者家乡的现实街景人物)。显然,这“记忆”并不是过去的记忆,而是关于现在的记忆,是一种关于记忆的创造。麻布与底层的叠加与链接又构成了异质空间的碎片化,造成了存在的假象。画面中空间、记忆的矛盾如此设置,在不经意中完成了艺术形式的创建,并形成了无声的冲突力量;其次,人物与空间的断裂关系。在看似是现实的存在的假象中,现实的人物(三维)却被挤压在二维的平面中。这当然是一种生成形象的方法,是杀死或终止现实存在的连贯性造成断裂从而获得直接时间的手段,人物与空间的关系变成了“自由间接体”,直接时间的链接获得将视觉“看”转变为“阅读”。粘裱在空洞画布上的碎片是我们看到的“碎片”还是弥漫在我们周围事实存在?是科索斯的《一把与三把椅子》还是马格利特的《形象的背叛》?其三,弥漫的斑驳痕迹与面孔的缺失。画面上布满了偶在的斑驳痕迹(类似于时间久远的壁画风化剥落的痕迹效果),以及,人物大部分选取的是缺失脸的背面的形象。显然,我们还不能将这些仅仅理解为是美学的效果,我想这应是对生命本身存在或现实存在的极为深刻凝视。弥漫在作品中的斑驳语言,围住、笼罩一切,并似乎要遮蔽、吞噬一切。不画脸,背身形象被剥夺了具体的特征,使得作为具体鲜活的个体的人也就失去了个体的存在而变成非实体特征的“人口”数字符号。因此,存在的一切是被精心构建的“常态”存在,而这些看似不经意的配置链接所构成的“高超的悖误”(德勒兹),即虚构,即艺术形式。它阻断了惯常的概念与经验系统统治的企图,使物生成了是其所是“形象”。如此,它毁掉了定见和真理,创造了自在和历史性的时间、空间的新型的非常规的结构关系:进入了艺术殿堂。画面中作为创造事件的努力及思考呈现了艺术家对人的关怀,对“人类问题”的关怀。这让我想起了布朗肖的话:“这些东西并不存在,但它回来,它如同已经并永远过去的东西那样来临,以致我不认识它,但我认出了它,而这种再认识在我身上毁了认识的能力,把握的权利,它还把不可把握的东西变成不可放弃的东西,变成我无法停止去追求的难以理解的东西,即我无法取得,而仅仅是重新取得——和永远不能放弃的东西”。

图片

迹-7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确实,对于视觉艺术,不仅仅只有美学,同时存在的还有医学,哲学,政治学------因此,“这是‘可阅读物’的新意义”。

存在的人,在尼采的“原始”“史前”的文化规训与惩罚下,作为符合统治术的康吉莱姆的“正常”人,变成了福柯意义上的“文化”的人,变成了面目全非、无法辨认的人,“人将被抹去,如同大海边沙滩上的一张脸”(福柯)。所以,斑驳痕迹的弥漫效果,以及人物的面孔的缺失:不是张三,也不是李四;不再是渔民,也不再是商贩-----“人类的脸部还没有找到其面孔-----”

图片

迹-3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创造时间、画出时间是绘画获得自由的根本手段,同时,也是艺术家在画面中创建艺术世界的最为基础的条件。培根认为绘画完全可以做到雕塑所做到的,就是因为他发现了时间的秘密。G﹒伽莫夫讲:“时间是第四维。---所有的实际物体都是四维的:三维属于空间,一维属于时间。”这也就是说物体相对于一个视角时是三维存在的,如果你在空间中全面了解它,就是四维或多维的存在。而每一个视角都会对应一个时间点。这个时间点又是通过形象来呈现的。所以,绘画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画出时间。这里的时间在画面上本质上却意味着:自由。同时也意味着人与世界的或人存在世界之中在的融合关系,并不是分离的、对立的、站在对面的审视关系,即主导、宰治、征服的关系。所以,人存在于或生成于一切之中。正因为如此,在艺术中人存在于过去、未来和现在之中,存在于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之中,存在于人性与神性之中,正是在艺术中,我们遇见了上帝,遇见了自己。雷波正是利用创建、重组时间的并置,巧妙地把不同的时间组装在虚构的空间里,它们被自然地衔接配置在一个平面内,造成一种似乎是一个视角下或者是同时发生在你的眼前的及其“真实”的虚假存在景观。我们在画面上看到人物作为一个时间,虚无的平涂又是一个时间,粘贴的画面和依托画面又构成了时间的分切,从而形成了地层学的断层。“现在,影像变成直接的,是时间-影像本身,以及它的两个不对称的、不可整体化的、一触即亡的方面:一是比外部一切更遥远的外在,一是比内部一切更深奥的内在。前者是音乐言语升华和脱离的地方,后者是可见物被掩盖或被埋葬的地方”(德勒兹)。这时,描述变成纯粹的、纯视觉的,叙事成为虚构的、断裂的,它创造了时间的共时性,及各时面的并存性。这样,过去、未来和现时被聚合成一种生成,它带离了我们对物的纠缠开启了我们身上某种精神自动装置,从而形成视觉立足于对精神的直观,这是一种我们不能用“我看到”,而必须用“我感觉到“才能表现的东西。雷波正是通过巧妙简练地操作元素间的关系,在完成这种装置的内在冲突与矛盾的“操作虚构”中,其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可能性生成了一种巨大的力量。如帕斯卡尔所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伟大力量,它使永恒变成虚无,又使虚无变成永恒。

图片

迹-52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质料媒介是艺术家思想、感觉外化为具体的艺术形式语言的中介物质。选取哪一种材料、质料的媒介取决于艺术家的问题与感觉。今天,并不存在所谓的油画,国画或其它类别的区分限制——只存在:艺术,艺术作品。雷波的作品中就呈现了这种开放,自然也就有无法回避的所谓碰撞和融合:东西、新旧、你我,空间、体积和透视,平面、线条和书写,丹培拉、丙烯、油画和水墨,绘制、偶在、拼贴和印章等等交融在一起,使习惯于学科分类的人或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多少有些困惑和尴尬。然而,媒介材料在今天已不再是构成某种画种区分的标志,对于艺术家来说仅仅是共享的创作的材料而已。所以,雷波的画只是一次创建概念和重新命名的企图和试验,这恰是对形象化数据和定见的质疑与批判,是生命自动装置所生成的某种感觉外化的自然选择,是某一生成的思想无视知识论的统治所形成的存在论的存在事实。

图片

迹-72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虽然,我们总是在不停地在叫喊,努力在区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界限,但全球化的今天,融合才是真正存在的事实。因此,并不存在一个绝对的或单一的文化形态——问题并不在区分上,或什么特色上,而是在品质和高度上。

海德格尔在1967年4月4日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所做的报告《艺术的起源与思想的规定》的结尾中,引用了诗人品达《娜美西丝颂歌第四首》的诗句:

“而词语作为行动更深远地入于时间,规定生命,

如果惟凭着美惠三女神的恩赐

语言把它从沉思心脏的深处取出”。

我,只能想象和希望:我们能-----秦秀杰)

雷波作品欣赏

图片

迹-18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20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23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25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67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4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70 雷波 50cm×6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2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1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29 雷波 100cm×200cm 综合材料

图片

迹-74 雷波 30cm×40cm 综合材料

(来源:art单行线小组)

画家简介

图片

雷波,1965年生于广西。1991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96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八届油画助教进修班,2002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1991—2007年,在广西美术家协会工作。2007年至今,在北京画院工作。曾任广西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副主席、常务副主席、主席;广西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画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现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会长、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雷波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