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下午,“徐海作品展”在荣宝斋书法馆隆重开幕,展览展出徐海先生书法、绘画、篆刻、烟斗、画瓷作品百余件。开幕式由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主持。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著名书画家吴悦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及夫人李小芳女士,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荣宝斋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东,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机关党委副书记钱宏江,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著名书法家刘正成,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主任王彦,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白煦,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秘书长张陆一,《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朱培尔,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魏广君,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崔志强,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中央美术学院人事处处长傅怡静,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庆和,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党支部书记葛玉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岳黔山,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吴啸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办公室主任王秀玲,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丘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水墨人物画系主任王晓辉,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画系主任刘荣,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主任祖彦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创研部主任于跃,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所副所长洪厚甜,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书法系主任虞晓勇,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董珊,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研究员赵文江,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培训中心张泽石,中央美术学院水墨人物画系副教授廖勤,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工笔人物系副教授张猛,,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书法系副教授蔡梦霞、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山水系副教授王子锟,北京叶氏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杨晶,以及于振洋、莫武、符书铭、刘沂、张佐伟、郝三三、会心阁诸友等各界宾朋与媒体记者参加了开幕式。最后,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宣布展览开幕,领导嘉宾合影、移步展厅观展。
展览将持续至9月12日。
开幕式现场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主持开幕式
荣宝斋常务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范存刚在主持中讲到,徐海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这些年又在制作烟斗上用力颇勤,如果说治印、写书、作画是徐海先生“文心”的体现,那么烟斗制作则体现了徐海先生有一颗“匠心”,他把这种工匠精神熔铸在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中。本次展览也正是徐海先生“文心”和“匠心”的具体呈现,是一场文化和精神的盛宴。《诗经》里面讲“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徐海先生就是抱着这种切磋之态、雕琢之心来筹划这次个展的,而这也正契合了荣宝斋“以文会友,荣名为宝”的主张。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表示,在2022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书画艺术界又涌现出一大批新的成果,一方面正值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汇聚了近三年以来在美术、书法、篆刻,包括摄影各方面一大批新的创作,这些创作都体现了新时代中国艺术新的发展,聚焦表现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宏伟气象,讴歌描绘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群展、个展不断涌现,反映出书画艺术界同仁在坚持守正创新的这条道路上不断探索、用心用力形成的丰厚学术成果,可以说徐海老师的展览就是属于这个类型的一次丰收。今天书法和美术界诸多专家和同仁来到荣宝斋书法馆欣赏徐海老师近年各个方面的新作,我想这使我们从欣赏的角度获得了丰收的喜悦。
荣宝斋今年正值350年华诞,我们从各种新闻媒体报道中看到荣宝斋走过的为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复兴不断努力的进程,特别看到荣宝斋在20世纪百年的发展中汇聚艺术名家大师、开展学术交流,在展览展示、学术出版、文房四宝、创新研发等各方面,推动传统工艺的现代转换和创新发展。荣宝斋350周年华诞也为我们整个美术界、书法界,甚至整个文化界增添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展示机会。
他表示,当代的中国艺术家,无论从事任何门类的艺术探索,最重要的是心系时代,用自己的艺术探索进行个体在这个大时代中的文化探讨。徐海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培养的较早学生代表,是在当年朱乃正先生、王镛先生创办央美书法系、推动书法学这样的学术背景中,成长、成熟、成名的一位代表。这些年来徐海主抓中央美院中国画学院的书法教学,可以说为央美书法教学的传承和发展付出巨大心血。今天王镛先生也来到了现场,他是央美书法教学的创始者、推动者,央美书法教学,包括篆刻和绘画,能够形成一种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是需要教师、同仁们一起去努力的。范院长对这些年书法教学业绩的稳定与创新表示肯定,“每一届的毕业生,从本科到硕博士研究生,都是成果斐然,很好地体现了央美的学术风范,既走书法学习路径的正道,又不断地实现每一位年轻书家的个人追求”。他指出这也是央美自身学术传统的一致性,既体现了校训“尽精微,致广大”,更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来开展教学工作、人才培养工作,徐海先生在这方面真是尽心尽力。范迪安院长指出,徐海先生艺术的知识结构、全面修养、整体的笔墨语言能力是出类拔萃的,而徐海先生的勤奋更是让他印象深刻:“徐海刚刚告诉我,书法每一天都不能停,停笔就会手生。我又想到王镛先生也曾经说,几乎也是天天要看书思考,通过临读的方式进一步感受传统。”徐海先生这次作品展融汇书法、绘画、篆刻、烟斗,是一次综合才艺的体现,能看出这是徐海始终在一种艺术生活与创造的情境下不断思考、践行的一次成果展示。这次展览在荣宝斋350年华诞的日子举办,需要特别感谢各位同仁,感谢大家对中央美术学院的支持。
著名书画家吴悦石致辞
著名书画家吴悦石先生致辞,谈到了荣宝斋350周年在赵东书记的指导下焕然一新,他回忆起80年代初给年幼的徐海先生印谱题签的往事,回溯了徐海先生篆刻、书法师承的脉络。“当时徐海篆刻师从顿立夫,书法师从徐志谦,这都是在琉璃厂住的老先生。60年代时候有王镛先生的老师刘博琴,还有徐焕荣、魏长青等老先生,他们就是当时北京最著名的书家,我那时候学画,每位老先生我都认识,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些老先生承前启后,接续民国时代,然后到了建国后。有幸,徐海当时师从这些老先生,更有幸,他在央美受到我师弟王镛的栽培、亲授,他笔性丰富的使转状态承自王镛。”他表示,徐海继承王镛先生的学术脉络与艺术传统,从秦权、汉瓦、汉砖等材料中广采博收,在这个基础上打破了藩篱,活用笔锋八面,使转非常灵动。“我们从他的书法当中读到了他的心跳,读懂了他的脉搏,如同跟他对话,这就是书家、画家应该有的一种状态。徐海的画不俗,有象、有意、有法,这都是难得的。”他指出徐海先生的书画印很好地践行了潘天寿先生所说的“通承革之变”。“‘承’要有来历、有出处,又要如‘雪泥鸿爪’无迹可寻才高明,这很难,需要一生追求。”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致辞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镛先生致辞指出,这次作品展的内容很丰富。“徐海是我们中央美院第一届书法专业的学生,那一届多少带有些实验的性质,本科才招了几个学生。徐海对形的敏感程度和艺术感悟能力在学生时代就展露出来,他属于眼疾手快、动手能力很强的人。那时候班上有人拿了一本刊物,上面有金冬心的行书手札,有同学在临摹,徐海只是看了一眼,就放到一边开始用这个意思来创作了,马上就抓到了原帖意思的70%,这给我印象很深。眼睛、脑子的反应和思考能力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动手能力不强,干不了这个,不管是写字、画画、篆刻,还是他今天展览展示的烟斗,如果动手能力不行是做不出来的。我为什么要提这个说法?我们书画艺术,脑子感悟得再深,欠缺手头上的表现是不行的。徐海的书、画、印,前面几位先生都讲到了,我主要说一下他的烟斗。前几年书画展上,徐海拿着烟斗一起来展示,我当时还觉得这有些不搭界,后来才知道这与书画印艺术有相通的地方。手工烟斗在欧美各国历史悠久,既实用又是一种艺术创造,每支烟斗大师做的烟斗都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这与书画艺术一样。另外,还不能总玩很多花样,需要在一段时期内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造型风格,这与书画印艺术创造的原理很一致,造型的变化与一贯性都需要长期的工夫。”
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致辞
荣宝斋副总经理、荣宝斋画院院长唐辉致辞,回忆了与徐海先生4年同窗的趣事,另外他指出,“今年正值荣宝斋350周年纪念,上周我们与上海龙美术馆共同举办了‘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也是350周年专题展的项目之一,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央视连续报道,收藏界、文博界给与很大关注。今天又迎来‘徐海作品展’,这是近几年比较少见的、有趣的展览,不仅有书画印,还有烟斗”。徐海先生的才情与勤奋在学生时代就给唐辉先生留下很深的印象,他指出,此次作品展完成了由碑入帖,再到个人追求的蜕变。“早年追求拙趣、生涩,往往失于刻意,今天我们看到,他已然把这种拙趣、碑的金石味寓在了一种流畅、自然的书写当中。画面也更加放松了。烟斗等业余副业更是对书画印创作主业的滋养,这是一种全面的修养。把艺术做活,寓于生活之中,这是徐海作品展给我们的启发。”
徐海教授致答谢词
徐海先生发言对到场领导嘉宾、各位师友表示感谢,回忆了自己幼年学书以及在荣宝斋购买画材的经历,非常感谢荣宝斋的展览邀请,也算圆了自己的一个梦。随后,他谈到了烟斗制作与书画印的关系,他指出,烟斗与篆刻同样都是做“减法”的艺术,减到什么程度能成为一种高档烟斗、篆刻流派的象征?这个度要把握,减多了作废,减少了又不到位。书画实际上是做“加法”的艺术,也要合度。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观展后表示,此次展览在荣宝斋350周年纪念之际,又恰逢中秋佳节与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前夕,这样的一个时间节点举办,有很好的寓意。“这次展览有他的烟斗展示,展现出他对专业的执着追求,能静下心来做研究,还要有工匠的精神,十分难得。徐海书画印兼修,画不仅有山水画,还有花鸟画,说明徐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研究是非常全面的,这更是难得。书画本身是一体的,书画同源、以书入画,没有对书法的认知与感悟是画不好中国画的。我们看到很多画家会画画,不会写字,甚至有的连题字都不会,这是严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本土文化的缺失。徐海先生的意境、心境,他对于中国的审美、精神的追求,都表达在书画作品中。”
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邱志杰观展后表示,能看到徐海的创造力持续在一种比较饱满洋溢的状态,“徐海作为一个书法专业的人,画了很多山水画还得过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画花鸟,还在瓷瓶上画釉下秋花。他书法的实验也非常广阔,有比较规矩的行草,也有一些墨法的实验,更多地加进了墨的浓淡变化的,也有把比较规矩的篆书写得行草化的一种尝试。篆刻当然是本行,后来又去做烟斗,研究其他国家的文化,这让我们可以看到全新一代的书法家与老一辈不同的一面,能看出这种实验性的气质、广博糅合各种文化资源的气质已经成为这一代优秀书法家典型的工作方式。这种工作方式又反过来在书法学科内部带来更大的实践与探索的空间”。
著名书法家刘正成指出,徐海的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就是清奇、飘逸、朴拙、率真。在当代书坛,这类风格的出现,实为难得。“他在传统的基础上精进,逐步从王镛先生的影响中脱开来,成为一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书法家,独具个性。另外,这30多年来,他在自己的教务岗位上,勤恳耕耘,在工作中不断进步、兢兢业业,值得肯定。”
中国书法杂志社社长、主编朱培尔坦言:“徐海是我们这代人里边是特别有才气的一位,也是特别能把握住机会的一位。他的创作越来有自己的一些变化,墨色的变化,枯笔的运用,山水画积墨的运用等,他创作时对于感觉的把握很到位。书画印,包括在教学等问题的观察方面,这样能力全面的书家并不多。这种书风、印风的统一发展到现当代,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统一,而不在于外在样式的一致,在这方面我觉得是徐海先生特别值得我们当代来关注。”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所所长魏广君评价徐海先生多才多艺,非常有灵气,无论做什么都有自己的面目。“因为他心细、心诚、手巧,我相信他不管做什么都会非常出色。”
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崔志强评价徐海先生是一位能够抓住艺术瞬间的人。“从他十几岁我就认识他,在那个时候他对于艺术的敏感度就是极佳的。所以,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创作出各种不同风格的作品。徐海对于视觉十分敏感,内敛或者奔放,他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庆和表示,“书画艺术到了一定的程度会发觉技术性的东西会阻碍我们对艺术本质的探讨,书法、绘画是相通的,徐海能把自己技术性的东西扔掉,变成更朴素、直白的一种情感表达,这是艺术最高的境界,非常难得”。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岳黔山表示,“徐海老师的创作举重若轻、信手拈来,中国书画要达到一种自如、自由的状态是非常难的,说明他对传统的研习非常深,同时也反映出徐海老师的才情。他的书画笔法非常丰富,我们可以看到徐海老师在创作过程当中自如表现点画质量及各种形态变化的能力。他的书法作品每一个字的造型都非常考究,造型与空白的关系密切,细读他的作品,可以发现他对于留白的处理非常巧妙,包括绘画,他都是在营造黑和白的一种关系。可以说他书画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是扎根中国传统的,是建立在中国文化基础上,并进一步结合这个时代的审美,形成了他自己非常有个人风格面貌的样式和造型特点。这些年他在学校主持书法系的工作,在学院书法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上,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贡献。他站在全院事业的发展角度也非常有思路和办法,从全局思考问题,这些都与他长期在艺术创作上的成就分不开,因为艺术创作需要一种全局观。他做艺术做到这个高度,反作用于做人、做事、做管理,都是一致的”。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提出,徐海先生的书法、山水、篆刻和烟斗是四绝,“这次在四川大凉山的写生,我还看到了徐海老师另外的一面,在真山、真水具体的环境里,其写生能力也是非常强的,这也体现了中央美术学院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艺术家个人修为上,都注重把从生活中得来的灵感运用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徐海老师一是注重多方面的艺术修养,更重要的是他在艺术规划上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能从生活中把别人感受不到的东西直接摄入画面”。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丘挺谈到此次展览的题材广泛,诗书画印、烟斗都是大家期待看到的。“从书写状态来讲,这两年徐海老师的作品令人非常动容,刚才吴悦石老师也谈到他这种像心电图一样的率意,那种生和熟之间‘度’的拿捏。用一支毛笔的使转将枯湿浓淡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方面,他的书写充满情致,非常动人。形式的多样化也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书协副主席、湖南省文联主席鄢福初,中国书协原副主席胡抗美也参观了展览。
开幕式上另有售书环节,《伊瓦森烟斗》《海棠芳馆匾额书法集》《中国当代书法名家新作·徐海》发售。
展览现场作品
徐海书法作品
松风山月联纸本
68cmx37cmx22022年
缶翁诗三首纸本
75cmx45cm2022年
会稽山农诗纸本
68cmx136cm2022年
一休宗纯诗纸本
20cmx46cm2022年
缶翁诗三首纸本
60cmx19cm2020年
秋景夕阳联纸本
136cmx27cmx22022年
鸟外花边联纸本
136cmx22cmx22021年
会稽山农诗纸本
64cmx47cm2021年
王昌龄诗一首纸本
35cmx136cm2022年
缶翁诗一首纸本
60cmx19cm2021年
野鹤仙人联纸本
136cmx25cmx22021年
白石诗一首纸本
35cmx136cm2022年
徐海绘画作品
溪山幽乐图纸本
68cmx68cm2020年
溪山图纸本
68cmx68cm2021年
飡英图纸本
68cmx68cm2020年
溪山幽居图纸本
68cmx68cm2020年
但令逢采摘,宁辞独晚荣纸本
35cmx136cm2022年
松荫溪流图纸本
68cmx136cm2022年
秋山图纸本
68cmx68cm2020年
徐海篆刻作品
印文:得泉
边款:满白亦有品,知此三昧者,黟山人也。
戊戌夏,大量。
尺寸:3cmx3cmx5.7cm
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2018年
印文:常与君相欢幸毋相忘莫远望
边款:西汉镜文,欲参白石似得烂铜,奈何。
辛丑白露前二日,大量。
尺寸:4cmx4cmx4.4cm
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2021年
印文:海上生明月
边款:辛丑处暑鑿以遣怀,大量于仙波馆。
尺寸:6cmx6cmx5.5cm
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2021年
印文:十得
边款:八大山人有此印。
辛丑九月于百伊堂,大量。
尺寸:1.5cmx2.5cmx4.3cm
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2021
印文:直挂云帆济沧海
边款:太白豪句,余甚爱之。
庚子十一月中浣于京北海棠芳馆,
时寒呼啸。大量。(寒后少风)
尺寸:4.4cmx4.4cmx5.2cm
材质:寿山石
创作时间:2020年
印文:仙波馆
边款:参白石凿吾馆名。辛丑七月,大量。
尺寸:3.1cmx6.2cmx4.8cm
材质:房山石
创作时间:2021年
印文:任人笑风云气少儿女情多
边款:山东书法全集第十八卷载高凤翰篆刻有此印语。
辛丑岁暮于百伊堂,大量。
尺寸:5cmx5cmx5.5cm
材质:青田石
创作时间:2021年
徐海烟斗作品
编号:0621(级别:1熊猫)
斗身材料:意大利石楠
斗嘴材料:德国硫化橡胶
斗长:10.9cm
斗重:88g
斗钵深:4cm
斗口直径:1.9cm
编号:0122
斗身材料:意大利石楠
斗嘴材料:德国硫化橡胶
斗长:11.6cm
斗重:66g
斗钵深:4.4cm
斗口直径:1.95cm
编号:0822(级别:1熊猫)
斗身材料:意大利石楠
斗嘴材料:德国硫化橡胶
斗长:19.6cm
斗重:96g
斗钵深:4.6cm
斗口直径:2cm
编号:0922
斗身材料:意大利石楠
斗嘴材料:德国硫化橡胶
斗长:12.3cm
斗重:87g
斗钵深:4.4cm
斗口直径:2c
(来源:荣宝斋)
艺术家简介
徐海,号大量。199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本科。2010年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导师王镛教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院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寸耕社社员。书法作品获第五届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奖”、第七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二等奖”、第八届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一等奖”,中国画作品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篆刻作品参加首届、二、三、四届全国篆刻作品展,首届、二、三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有多部书法、篆刻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