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钟爱革命题材,尤其对于战争中的女性,我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心中涌动着表现的激情。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对于革命故事片事描写,实际上已形成一种表现残酷与神圣命题的固定模式。因此,我们在各种文艺作品特别是主题绘画作品中经常看到,总觉得有几分遗憾。英雄形象缺少诗情画意……
琼崖根据地娘子军战士
第四野战军44军132师指战员在南下解放全中国的行军途中
我曾不止一次地画过这些战火中的女兵。对于远离的那个年代,我没感受到的革命者、革命故事、革命场景通常是一种大义凛然、浩然正气、腥风血雨、把革命作为祭奠而慷慨赴义的英雄主义气概。在这些作品中,往往场面的刺激大于画面的意境、视觉的震撼优于心灵的遥想,阅读欣赏这些作品,我总能感受到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对于那个年代没有直接的体验,也没有真正接触过有幸还活着的人,很难真正体验和准确把握她们的内心世界。但是我一直努力接近她们的内心,通过观察感受,试图以自己的人生体验描绘她们的内心世界,以其像拓展观者的视觉空间,避免表现出过于凝重和具体的现实环境。于是在《霜晨》中,我以一个隐约、苍茫、逐渐延伸空间,试图表现那个时代的女军人特有的浪漫与坚强。那是一个严寒的早晨,一夜风霜过后,大地一片苍茫,三位女红军战士在这风霜交织的帷幕中走来,她们可能已是经过了一夜的长途跋涉,在执行完“救护”任务返回营地;也许是在经过了一夜的休息,正向战场奔去;也许是在战斗刚刚结束,怀着对死难战友的无可言壮的悲痛走向新的征程……这一切有关的“情节、想象”也许都不重要,这种憧憬和理想的信念支持之下,革命的行为也就成为一种合乎生命逻辑的冲动,它可以夹裹并感召那些充满热情并且浪漫的男性……甚至还有女性,在这种浪漫之下,一切残酷被当然地忽略了,或者说被超越了。
八路军115师的女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