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特色之一,是画家普遍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兴趣日增。从个性化的艺术需求出发,靠拢、吸收传统文化,成为新的创造沃土。顾黎明从现代艺术观念的角度研究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以民间木版年画为自己的创作资源,将木版年画鲜明饱和的色彩和绵密回旋的线条,重构为具有抽象意味的现代形式。强烈的色彩变得和谐厚重而不失其饱满,形象原有的特定民俗内容被淡化,实用的节令指向被解构为具有高度形式感的纯艺术。在人们开始痛惜民间艺术遗产濒临灭绝的时候,顾黎明早已化古调为新声,赋予失去生活依附的古老艺术形式以新的生命。这种移形而得神的创造,显然是中国油画在两个世纪交替之际最值得重视的发展。(水天中)
门神悠久,自是典型中国符号。顾黎明借用门神,来叩中国油画之门。如此以中国式符码,来造油画的中国意趣,顾黎明是较早的一个。早期的装饰性的厚涂,往往成双成对地出场,将门神的威仪转换成中国油画的意趣。厚涂的同时,加以适当的变形和厚薄变化,总的来说都属凝重一类。七八年前,顾黎明开始在纸质材料上进行粉笔的意写实验,尝试线与面的变化,探寻平面结构的运动。这之后,他的“门神”变得轻盈起来,不似往日那般滞重。厚涂让位给了薄涂,线的意趣活现了出来。但整体上却依然浑厚。那轻盈与浑厚,亮彩与变化,融在一起,形成顾黎明所特有的活生生的门神意写。(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