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靠近水的丛翠杂生着多种植被,苇草和虉草卓然而立,耧斗菜和牛膝菊竞相生长,针蔺草细如发丝匍匐纷披,野葡萄缠绕着去年的枯枝攀缘而上,水里的蝌蚪晃动的尾巴钻向石底,黑色的蝴蝶时起时落,开黄色花的白屈菜已结有果荚,紫色的木蓝花扑棱了一片,还有极小的飞虫在空中乱撞,我打开了画具,开始了一天的写生······
——节选自李恩成《太行峡谷生百草》
李恩成的草木世界
李恩成是我较关注的一位青年花鸟画家,因在同代花鸟画家中他是一位善于思索、不断创新的画家,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面貌。大家知道五年一届的全国大展是全国美术创作的大检阅,是美术界的“全运会”,也是一个特别重视主题性创作的展事。恩成的花鸟画作品《芳华》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银奖,作为花鸟画家能在全国大展上获奖,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
芳华180cm×180cm2019年
花鸟画作为中国画的三大分科之一,是对自然的写照和生命的关照,它的发展和演化,几乎伴随着中华文化进程的不断递进。唐代花鸟画开始作为独立画科在绘画中占有一席之地,到了五代,“黄家富贵、徐家野逸”使花鸟画的审美多元化,及至宋元,花鸟画家进入更加自由表达内心的境界,梅兰竹菊也开始成为丰富表现的题材,同时文人画的兴起,使得花鸟画有了更加长足的发展,并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
到了近代,花鸟画成为中国三大画科中最成熟的画种,海上画派、京津画派、新金陵画派、岭南画派、新安画派等画派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花鸟画家,在中国画坛上大放异彩。现当代,花鸟画不管是在题材还是技法上都在不断丰富创新,但正因为它的璀璨和成熟,相对人物画、山水画来讲,很难取得创新和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