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守护十余载,古梅焕新生——画家唐建赴云南寻梅、咏梅、画梅实录

守护十余载,古梅焕新生——画家唐建赴云南寻梅、咏梅、画梅实录
2024-04-21 13:47:17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笔走龙蛇

“中华第一梅”——阿腰寨唐梅

2018年的冬天注定不寻常,在打鹰山下的阿腰寨,唐教授的团队在此发现了一棵千年古梅,震惊了世界!这里是高原山地,地理环境恶劣,人烟稀少,交通极为不便,唐教授根据自己多年的寻梅经验,查证了大量资料,并比对花桥元梅,最后鉴定其树龄应为千年以上之唐梅,这将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仅有的一棵原本唐梅!后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梅花研究中心、大理大学等科研机构专家,共同鉴定为“唐及以前”之古梅。唐梅树株巨大为世之罕见,堪称“古梅活化石”。

此唐梅历经千年、饱经风霜,如今却依旧枝繁叶茂、千花万蕊,每年还能结果数百斤,令人惊叹!值2019年国庆前夕,为了向祖国献礼,我应永平县邀请为其题写“唐梅”二字并撰写了唐梅碑文题记。

千年古梅重现雄姿

在祖国的西南边陲澜沧江边,云南打鹰山脚下的阿腰寨,一棵新发现的千年古梅,修葺一新,村民们喜气洋洋地簇拥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立在老梅树下,以其特有的方式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自幼喜爱梅花,他走遍了大江南北,寻梅画梅。十几年来,唐建几乎年年来云南,他的足迹遍及云南的梅乡,先后在昆明、安宁、晋宁、永平、剑川、洱源、丽江、大理等地寻访古梅。近5年,唐建在博南山中寻访到了6棵500年以上的古梅,皆为前人没有发现并未记录的古梅。唐建寻梅、探梅、画梅、护梅乐此不疲,因此有“梅痴”之称。

今年初春,唐建与梅友公社周显泽、段正武、庄明海等社友,在博南山中寻到了这棵千年古梅。发现之初,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原因,老梅残败不堪,随时都有被风雨折断的危险,急需抢救性保护。唐建心急如焚,多方奔走呼吁,他的真诚感动了梅里的乡亲,永平县委书记阿泽新十分重视,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杨乐副县长积极采取措施,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实施方案,并多方筹集专款,保护工程很快动工。如今,梅友公社新发现的6棵古梅均已挂牌保护,与花桥的元梅相映生辉,形成了国内少有的古梅群。

这棵古梅树应为树龄千年以上的唐梅,属于果梅中的宫粉品种。据它的主人杨绍丽介绍,她的先祖于明洪武年间由中原迁居此地,经历20余世600多年了。她小时候喜欢爬到树上摘梅子,常躺在树干上睡觉,听家里的老人讲,几百年来老梅一直是这样,没有明显的变化。老梅虽历经沧桑,屡屡经历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但现在仍然高15余米,树冠16余米,每年还能结200多斤梅子。据村民回忆,由于这里系高原山地,地理环境恶劣,加之保护意识差,古梅损坏严重,原为一本四干,现仅存一本两干,经科学分析论证,初步鉴定为千年以上的唐梅。当然,古梅的具体年代还待更深入的研究。

为了向国庆献礼,梅友公社的周显泽、段正武等人夜以继日施工,经过了药水清洗灭菌除虫,支撑架接等处理,老树得以修复,观光古道也修整完毕。千年古梅吉时献瑞,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年10月11日第12版)

“中国古梅第一村”

——祥云东山彝族乡朝阳村

咏古梅第一村

雾里村庄难觅真,癯仙千百此间闻。

野泉气韵映明月,冰玉精神接白云。

手写素笺香细细,风吹梅老雪纷纷。

长嗟幸沩探花客,踏遍东山始遇君。

祥云东山乡朝阳村是彝族聚居地,我们2021年首次发现了世之罕见的2700余株古梅群!这里自然风光秀丽,是一个生态自然和谐、民族团结进步、环境优雅祥和的世外桃源。

东山彝族乡自明清以来就有家家植梅,人人爱梅,房前屋后、田间地头植梅的风俗,新中国成立之后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东山彝族乡已经形成了天然的“乡土、田野、古老”的特色村落,这里的古梅还与当地的民族村落相辉映,形成了房前屋后植梅的地理优势。东山彝族乡不仅具有丰富的梅花资源,而且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滇黔桂边纵八支队曾长期战斗在这里,作为滇西地下党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东山彝族多具有丰富的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孕育着深厚的民族团结、民族精神、“红梅精神”的历史底蕴。

应广大村民的请求我将东山朝阳自然村改名为梅海村,并欣然为其题写“梅海”两个隶书大字。

东山彝族乡的古梅资源虽然丰富,但是过去许多古梅历经风霜雨雪树皮早已斑驳嶙峋、树枝折断、树干中空透光,宛如体弱多病的老者,加之未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有些几百年的古梅已被人为破坏甚至焚毁,因此提升当地民众对古梅的保护意识,传承和发扬中国的梅文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今,在祥云县委、县政府及东山乡领导的全力保护下,古梅全部得到了妥善保护。

村中最古老的明梅大约有五百年的树龄,为云南理工大学熊成燕博士家所有,2022年春节,为了表彰熊氏一家爱梅护梅的功德,唐建教授为其撰写了碑文:

“祥云东山彝族乡自西汉即隶属云南县,2021年东山乡杨发隆等人于朝阳村新发现明清古梅二千七百余株,经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及梅花专家华珊认定为世之罕见古梅群,祥云县及东山乡多方筹资保护,如今,中国古梅第一村已焕然新生。此树明梅也,属刺梅,为熊成燕(博士)家世代所有,古梅原为一本五干,仅存三干,经科学分析论证,初步鉴定为500年以上之明梅。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刻古梅群呈现,此乃国运昌盛、百姓安康之吉兆也!是为记。”

有感于梅海村彝族村民世代植梅爱梅的风气和熊成燕一家世代守护古梅的大爱,以及对熊氏以仁爱之心换来本族人才辈出事迹的感慨,唐教授特意选了西岭山坡上一百余株古梅命名为“博士林”,并题写《东山博士林题记》:

“祥云县东山乡在朝阳村新发现明清古梅二千七百余株,震惊世界,为世间罕见之古梅群也。此梅林名曰博士林,百位博士守护古梅之所在也。东山朝阳村曾有五百年以上古老梅十数株,今惟村头一株六百年古梅尚存,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教授欣闻老梅为熊氏数代精心保护得以延续至今,得知主人培养出本村第一位理学博士,不胜感慨,此乃主人世代守护古梅之福乎!梅花自古有傲雪凌寒、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之顽强精神!熊成燕博士孜孜以求,勤学苦读,方走出蜿蜒大山考取博士,正是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写照!爱梅护梅以梅为楷模,激励山乡学子奋发进取走出大山,岂非乡亲之所愿?遂与诸君商定择此梅林为博士林,希望来此学习参观博士研究生自认养一株古梅,以小善积大爱,亦资护梅之事业。今有艺术学理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文学工学农学等数博士参加认养守护,还会有更多人陆续加入,护梅蔚然成风,指日可待也。是为记。”

东山彝族乡的干部群众在杨发隆等人的带领下,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打造了“中国古梅写生基地”“博士林”“唐梅画馆”“明梅文化园”,2023年春节“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一中国艺术研究院唐建师生迎春画展”在唐梅画馆隆重举办,朝阳乡村图书馆正在筹建中,古梅观赏道路基本完成,梅子酒厂已经竣工,这些强有力的工作推动了朝阳村乡村文化、旅游业、农业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全国各地艺术家到这里写生创作,东山古梅园也成为网红打卡地。“中国古梅第一村”已经响彻祖国大江南北。

我与古梅的缘分似乎是注定的。2016年初春,我和陈乙源、庄明海、段正武来到澜沧江边废弃了的山村里,发现了一棵没有著录的约三人围的古梅,由于当地古梅保护意识淡薄,梅花主人欲售古梅谋利,老梅已岌岌可危!当时真是心急如焚,幸有老友林辉等好友鼎力相助,遂得以挂牌保护,今古梅保护修缮完毕,濒临澜沧江高高的围墙筑成,老树枝茂花繁,生机勃勃,且经专家鉴定,此梅为宋梅。“手抚老柯辞老友,吾心护佑似钢坚。”我欣喜感怀。2018年,我和梅友公社的同仁又先后在大长山岭岗地和秧草塘发现了两棵古梅,后经专家鉴定均为元梅。岭岗地元梅发现时周边杂草丛生,树木遮挡,难窥全貌,诸友齐心协力除去杂草、寄生树,一棵古梅赫然眼前,大家商定集资保护,使之永传于世,不负岁月。我为此赋诗一首:“寻梅不辞三百曲,但见江畔岭头霜。又是一棵千年古,草杂难掩扑鼻香。”还有剑川甸南回龙古梅植于回龙村东山脚下,树龄为600年以上。当我们来到这里时,村子寂静得空无一人,终于看到了一位背筐的大嫂,向前询问,或许语言不通,大嫂示意跟她走,才知她竟是梅花的主人!但见老梅,早在三年前被大火烧掉,只残留下树根,我不禁潸然泪下,暗下决心竭尽全力护梅、绝不辜负老梅。

图片

画馆开幕


图片

花桥雨后

关键词:唐建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