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梅跃辉的书法 | 取法不拘碑帖,学习不分古今,现“正大书风”之气概

梅跃辉的书法 | 取法不拘碑帖,学习不分古今,现“正大书风”之气概
2024-05-08 13:30:15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梅跃辉的博士论文专题研究篆隶笔意、篆隶笔法,即研究书法点画的生成、性质、质感、表现及作用,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论文选题是一种发现,他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主题,是因为他发现宋代人十分关注唐代之后书法作品中篆隶笔意和篆隶笔法的得失问题。得者古,失者媚,古、媚至今成为书法史上的品评焦点。跃辉的论文答辩整整用了一上午时间,论文的主题调动了导师们的情绪,他们面对一篇感兴趣有意味的论文,从不放过有感而发的机会,故而答辩会高潮叠起,答辩看似快要接近尾声,忽然又起高潮,答与辩的重点最终落在论文的问题意识及针对性上。

图片

钱选题浮玉山居图48×34cm

当前书法界流行“正大书风”的评鉴尺度,但何谓正大书风,似乎人云亦云,一哄而起,需要认真分析和界定。我认为,篆隶笔意、笔法实属正大书风的关键。所谓“正”,是指书法艺术的审美路径正,发展方向正,而不是简单地把字写正。篆隶乃书法之正脉,其意其法浓缩了书法艺术的精髓,王羲之创造新体便是在此基础进行的,所以篆隶作为书法的魂,成为书法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所谓“大”,乃大道通天,书法之大道就是书法艺术的基本规律,由这个基本规律作用于社会,以其艺术感染力引导人们崇尚真善美。究其渊源,它携篆隶一路前行,其所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及中国的审美精神。一句话,正大书法应该是中国审美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体。篆隶笔意、笔法既然是构成中国书法传统的重要源头,仅仅把它视为篆隶楷行草其中两个书体的认识过于片面和局限。正如姜白石所说:“真行草书之法,其源出于虫篆、八分、飞白、章草等。圆劲古澹,则出于虫篆;点画波发,则出于八分;转换向背,则出于飞白;简便痛快,则出于章草。”郑杓《衍极》中也说:“草本隶,隶本篆,篆出于籀,籀始于古文,皆体于自然,效法天地。”

图片

王季友题画诗56×48cm

从表现形式而言,篆隶楷行草各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就艺术基因而言,篆隶笔意和笔法实际上是中国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生存元素,具有文化、艺术及价值观、审美观的深刻内涵。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当下来说,篆隶笔法、篆隶笔意与篆隶书体之间是不可以直接划等号的,前者可谓篆籀气的载体,后者如果不理解篆隶的精神实质,书写出来的只是篆书、隶书的形体,不等于就具备了篆隶笔意、笔法。

作为“正大书风”的内在含义,还应该包括篆隶楷行草的同一性和篆隶楷行草的互通性。同一性是指书法美的基础均表现在线的质感上,篆隶的那根线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线;互通性是指对篆隶线的敬畏与运用。孙过庭曾以真草关系为例,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孙过庭笔下的“真”包括篆隶楷的用笔原则,这里他从真草的共同点“点画”和“使转”的角度强调了篆隶那根线的重要性。“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指出了真书线条的特征;“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指出了草书对篆隶笔意的重视。

图片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69×64cm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梅跃辉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