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日,“畅游心迹·当代山水画作品邀请展”在广东中山展出。此次画展,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教授的作品以岭南特色的彰显备受关注,得到CCTV-3《文化十分》栏目的报道。蔡拥华的作品主要以岭南名山、美丽乡村为题材,较好地表现了新时代的广东山水新貌。
有位先生曾经说过:山水画越带有理想主义,就越能透露东方艺术的灵魂。陆桴亭说“人生皆有悟”,这景外之意、象外之象,也许就是山水精神的精华所在吧。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以心造境,每幅作品都是作者眼光和情怀的外化,是作者心灵的诉求。在传统绘画的价值体系中,宇宙不是机械的物质世界,而是健息不动的生命空间,一个人与万物彼摄互荡的广阔空间。在我看来生命精神实在是中国画家看待世界和表现世界的核心,也成就了今天我艺术创作的基调和表现方向。
蔡拥华
古栈道
66.5cm×44cm
纸本设色
2023年
面对多元的时代,如何把握创新的尺度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这里所讲“创新”是与“传承”相匹配的。创新时常是发生在有意无意之间的,最大的创新往往都不是刻意制造的。锐意求新,其本质都是画家深入传统,深入生活,直达艺术的内核。以黄山为例,赖少其先生题曰:“昔之画黄山者,石涛得其性,梅清得其情,渐江得其逸,程邃得其神,黄宾虹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浸润乡土,况又博雅,成就亦大,岂偶然哉。”常言入古求新,最入古也就是最出新。我画山水画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我不惜一切代价地接触传统文化。
蔡拥华
鸣泉
62.5cm×44cm
纸本设色
2023年
于我而言,从西画到中国画的转变历程,讲得好听是一个版画的血液与国画的气韵相融。而现实来讲,无异是一次浴火重生的洗礼。当完成这种认识观的融合,对于“写生”的认识似乎有种更加自主的意味。而且,对于“写”的意味更有一层特别随心所欲之感。几年前我办了一个写生展《被观看的自然》,我提到:每个人应该用自己特殊的眼睛去看世界,再用独特的样式表达出来。画家将自身情思与自然相融合,寓于目而得于心,有一个观看与内化,再观看再内化的过程。法国哲学家柏格森以直觉主义解释:“艺术使我们进入一种完全接受外来影响的状态,我们在这状态中就会体会被暗示的意思,就会同情那被表达的情感。”
因此,写生也好,写心也罢,对我来讲,也许别有一番意思了。
(文/蔡拥华)
蔡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