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近现代发展史中,众多艺术家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为传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何家英教授详细解读了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展现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丰富多样性及蕴含的写意精神。
蒋兆和则代表了中西艺术融合的典范,他受西方素描的影响,用笔墨通过明暗画法表现人物的特征和动态,他的经典之作《流民图》在造型的生动性、笔墨的丰富性和情绪的饱满性上均突破了明清以来人物画的样式束缚,推动了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徐悲鸿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主张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强调明暗对比和虚实的处理,注重写实。其《相马图》展现了其深厚的写实功底,既有现实主义的表现力,又有传统笔墨的韵味。傅抱石则以其文人的气质,呈现出魏晋时期人物画的超脱气韵。石鲁的早期作品带有强烈的明暗塑造,晚期的作品逐渐转向符号化,将主观和抽象的语言运用到画面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李斛作为徐悲鸿的学生,其艺术风格受到了西方素描的深刻影响,他的作品从素描淡彩逐渐转变为中国画的风格,其线条不仅表现了对象的结构和气质,更透露出画家的文化修养和内涵。黄胄的《高原子弟兵》和《踏歌行》则是将速写的灵动感与水墨画的表现力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作品在美术界独树一帜,展现了新中国写意人物画的勃勃生机。程十发的写生作品展现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其意象的写意人物画以独特的艺术面貌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叶浅予的作品则以其经典的线条和书法笔法,极具表现力。周思聪的人物造型能力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80年代后她又致力自身画风的变革与探索,在作品中引入西方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对笔墨加以提炼和强化,使之更为精练并富有意趣。石齐的水墨人物画色彩强烈,造型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画面具有张力和动感。
李震坚、方增先、周昌谷作为浙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逐渐脱离了西方素描的明暗画法,在继承传统人物画笔法的基础上,同时融入了传统写意花鸟的笔法,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方增先先生的作品《说红书》在笔法上继承了传统线描的表现方法,讲究墨法干湿浓淡的变化,同时造型准确,具有独特的写意风格。周昌谷的写意人物画造型扎实,用色大胆而丰富,呈现出极强的创新能力。而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则以其线条的苍辣和粗犷,以及对墨色运用的精妙处理成为经典之作。杨之光的《矿山新兵》中用笔墨展现了光影的变化和强烈的立体感,反映出西方绘画对其的影响。王子武从油画中汲取灵感,加之对中国画有深刻的认识,其作品既有油画的厚度,又有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展现了中西艺术融合的卓越成就。
徐悲鸿《愚公移山图》宣纸彩墨 143×424cm 1940
蒋兆和《阿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