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
即便工作再忙,日课也从未放下。
邹方臣遍临诸帖,涉猎广泛,尤擅行草。其行草以二王为基,南宫为体,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章草笔意,辨识度极高。多有名家对其褒扬:
“线条凝练,来路清楚,没有多余的缠绕。”
“结体干净平正,谋篇布局时出匠心。入古深入但无丝毫板滞之弊。”
“气韵委婉生动,清雅中和,有艺有道,非凡庸书者可及。”
……
其作品也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山东省第四届、第十二届泰山文艺奖一等奖;首届国展菁英展十佳;参加中国书法最高奖——中国书法兰亭奖首届、二届、四届……
“牛劲儿外加一点悟性”,邹方臣这样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
2006年,邹方臣通过燕守谷先生介绍,有缘拜见了书界泰斗魏启后先生。其后的数年,他每周都去一次济南,他常说每次去拜见魏老,都是怀着朝圣的心情的。这每周一次的拜见,一直持续了三年多,直到魏老驾鹤仙游方止。当时魏老每天只有一个半小时会客,每一次,邹方臣都是第一个来到门前等候,也是每次都最后一个离开。一个半小时内,看先生写字、听先生跟大家交流。每次还都带着富士相机,虽然相机每次只能录1分钟的小视频,但每到魏老作书,都会录个不停。这一个个一分钟的资料被他当成宝贝,回家之后,再反复观看学习。
每周从淄博跑济南的求教之路,三年多中从未间断。其牛劲儿可见一斑。
近段时间,邹方臣又写起了之前极少涉及的小楷和金文。他总在不断挑自己的“毛病”。当从作品集上看到2012年的行书作品《雨过山村》时,他很不满意年轻时自己的“炫技”。
“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需淘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南宋书法家、文学家姜夔在《续书谱》中的这段话,随着年龄的增长,邹方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年轻时多学多练,打开心胸丰富实践充实认知,不断尝试各种技法表现,到了一定阶段,再慢慢剪掉枝蔓,“主干”之神韵便慢慢显现。修习书法,大致会经历这样的过程。而一味贪多、追逐时风,则很难真正立住跟脚。
2011年,邹方臣曾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霍春阳导师高研班学习传统花鸟。基于在书法上的扎实功力,他专在梅兰竹菊、紫藤等几个题材上用功,因此日有精进。书与画,于此互为增益。毕业时,他的一幅紫藤长卷被霍先生大加赞赏,还题“紫气东来”于卷头以作鼓励。
方向与方式、善学与勤练、内涵与视野——邹方臣的习书方法,充满哲思。
中国历史上的书家,颜真卿是最令邹方臣敬服的,不但服膺其书,更是钦服其人。在他看来,真正好的书家,不单要有炉火纯青的技术,更要有家国情怀,要有对人生与时代的思考和甘于奉献的精神。
2024年,已入知天命之年的邹方臣回到了淄博,正式入职淄博职业学院陶琉艺术系。从社会培训的专家转而成为高校的教授,这对他又是一次新的尝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初心不改,积极投身到社会服务中来,参与了大量的公益活动:“三提三争”青年大讲堂暨青企大讲堂书法名家公益宣讲,从高校到五区三县共讲了十四场,而且还到高新区实验中学、淄博十七中等中学宣讲;近期又新开班了公益书法高级研修班……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一直做好事,邹方臣的书法公益行动一直在持续。
“汉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是门槛相对较低的充满正能量的爱好。让更多人喜欢并学习书法,享受书法的乐趣,提升审美素养,我作为书法工作者,乐意全力以赴!”将书法视为生命全部的邹方臣,正在书写更加丰厚的书法人生。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