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研讨会在山东画院成功举办

“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研讨会在山东画院成功举办
2024-09-28 15:44:10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2024年9月19日下午,“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研讨会在山东画院会议室成功举办,研讨会由山东画院副院长王磐德主持。六位参展艺术家蔡群、孔维克、王新伦、狄少英、李伟、陈琳和媒体专家路洪明、梁洪文,画家梁文博、魏百勇、赵英水、刘玉泉、韩菊声、李济民、李勇、董海全、李玉旺、樊磊、孙棋、李承东、王进、齐永臻及青年理论家张肖萍、李晓辉等参加研讨,共同探讨中国人物画的写生创作与发展未来。

研讨会围绕“艺术家们在图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坚持人物写生以及人物写生的意义”“人物写生如何与时代紧密结合,反映时代心声”“当下人物创作在吸收融合外来有关因素的同时,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特色”等三个关键议题展开讨论。

此次研讨会是一次富有成果的学术交流活动,参会人员的广泛参与和深入讨论,为艺术家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为中国人物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此次研讨会的成果将对中国人物画的创作与研究产生积极的影响。以下是研讨会的内容摘要,部分内容有删减。

——编者按

时间:2024年9月19日下午4:00

地点:山东画院会议室

主持人:山东画院副院长王磐德

王磐德(山东画院副院长,研讨会主持人):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研讨会,旨在探讨中国人物画的艺术魅力与发展未来。

中国人物画的写生源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以徐悲鸿为代表的留学欧洲的画家将西方的素描、速写、色彩、解剖等引入中国,初步构建了一个造型体系,在美术院校开始进行人物写生。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巴人汲水》,蒋兆和的《阿Q像》《流民图》就是在写生基础上进行创作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人物写生逐渐成为美术院校中国画专业的重要造型方法与手段,中央美院、浙江美院、鲁迅美院、西安美院、广州美院都形成了自己的人物写生体系与特点,当代的人物画家大都直接或间接受这几个院校体系的影响。

今天展览的六位画家来自不同的地域,在艺术创作上卓有成就,他们志趣相投,始终坚持中国画人物写生,重视生活的体验,对水墨人物画有着各自的理解和感悟,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艺术家们的深厚艺术功力,也反映了他们对当代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接下来,我们将围绕以下三个主题展开讨论:一、艺术家们在图像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何坚持人物写生以及人物写生的意义。二、人物写生如何与时代紧密结合,反映时代心声。三、当下人物画创作在吸收融合外来有关因素的同时,如何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与特色。除这三个主题外,也欢迎各位就人物画写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观点。下面,我们进入主题探讨环节,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畅所欲言,共同推进中国人物画的发展。

孔维克(民革中央画院院长、山东画院名誉院长、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及策展人):

我们山东承办了“东南西北六人行写生展"的第二站,我在整个策展工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如何能从一个小的切口进入,来探讨和推动一个大的问题。即关乎写实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和水墨人物画写生的话题。

以“徐蒋体系”为标识的面向现实生活,表现现实题材,探索新的表现语言的这一笔墨体系,既源于千年的水墨传统,又融入西方的造型观念,包括画面结构、空间处理等,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形态也不同于西方绘画的全新的水墨人物画新样态。并且成为日益为广大美术家和爱好者、社会受众所广泛接受的一个较为成熟的新画种。

这一创新的水墨人物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开出一朵朵不同的奇葩,每一代都融了这一代人对人物表现的水墨认识和学术积淀,那些代表性人物又都有自己的创新创造,产生了一大批广为传颂的经典作品。发展至今天,这一画种还有着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还有着许多探索和推进的空间。这就需要大批的人物画家尤其年轻人物画家进入这一体系来进行艺术探索。

目前各种艺术样态、艺术观念乃至笔墨技法的表现形式非常多,如新水墨、实验水墨、抽象水墨以及综合材料、新材料的探索等,这些表达都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体验,填补了多种审美需求。但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意识形态,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表达,需要表现宏大叙事的创作,表现厚重多彩的民族历史、表现峥嵘岁月的红色革命题材以及恢宏壮烈战争题材,这种现实主义的水墨人物画恰能担当此任,不应该被弱化,而应成为人物画的主流。

立足于融合传统和当代,中国和国外等一切优秀的造型手段,以及各种艺术营养为一体的这种绘画形式,需要磨炼造型基本功、笔墨基本功、眼手协调的基本功,这就需要到生活中去面对实物实景,以及活生生的人物进行写生。现在这一个课题,从高校教学到画家日常创作中大大地削弱了,应该加强这个方面的倡导和补课。

魏百勇(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人物画创作在表现宏大的主题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有幸在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工作,当时接到中国美协布置的创作任务就是创作宏大历史题材的作品,山东当时有八十多位画家报名,我深感人物画现实题材创作的重要性。今天我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来看展览,展览的六位画家一直在践行写实人物画创作,十分不容易。我曾经在63军当兵,所以看到狄少英老师的军旅题材的作品倍感亲切,用中国的笔墨将鲜活的人物塑造出来,十分有力量。上一届第十三届美展的金奖也是现实主义的人物画作品,这些都说明了当今美术界需要一种执着和坚守的精神,这种精神在这次六位画家的作品中也很好地表现了出来。最后我代表山东省美协对各位艺术家带来如此优秀的作品表示衷心感谢。

沈光伟(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作为一个画家,地域对其风格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地域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和人文环境,这些因素深深地影响着画家的创作。画家通过写生的方式,能够反映出各个区域的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展现丰富多彩的地域生活画卷,从而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到不同地域的风俗民情,比如画家在北方写生时,可能会被雄浑壮阔的大地和豪迈爽朗的民风所触动,而在南方写生,则更多表现南方的秀润风光和婉约之美。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能够深刻影响画家的创作视角,同时这种区域的差异也会激发画家的创作激情,为创作带来更多灵感。今天我们看到的六位画家的作品,每一幅都是画家对生活的真实感悟,是画家真性情的体验,他们将现实生活中的点滴转化为艺术的表达,因此,作品承载了不同地域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所以这些作品也成为地域文化的一种生动载体,透过作品,我们看到了不同地域的精彩风貌,也感受到艺术表达的一种深度和厚度。

赵英水(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齐鲁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当下的中国画怎么走,光停留在传统上也不行,要活在当下。现实主义人物画家大部分都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左右,功力特别深,山东的情况来看,孔院长在之前一直研究齐鲁画派,也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怎么找到一个契合点,我也一直在思考。前几天我写了一篇小文章,文章里也谈到了一个观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要既传统又现代,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科技发展的今天,现在的人工智能也值得我们这些老先生学习,如果思维停滞不前,中国画也将停滞不前,不仅要走进去,还要走出来,这是中国画未来发展唯一的路径。

刘玉泉(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作品,无论是人物画的造型,还是中国画的笔墨,都与最初始的徐蒋体系有了显著区别。这种区别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中国画教学在漫长岁月中,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所结出的硕果。回顾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徐蒋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中国画的现代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观念的不断演进,后来的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今天六位画家身上,我们看到了当前水墨人物画的前沿状态,体现出了中国当代人物画家的探索成果,他们从自身出发表达了社会主义精神风貌,以现实主义的精彩作品展现了当前时代的人文风貌和精神内涵。这个画展能够来到山东,必将对山东人物画起到促进作用,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作为一个人物画的写生展览,也带来了重要的警示,那就是中国画创作一定不要离开人民群众的土壤,不要离开“地气”,不要离开对于生动人物的表现表达。人民群众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紧接“地气”,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的作品,才能使中国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梁文博(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今天这个人物写生展览非常有意义,近几年单项的人物写生展越来越少了,很高兴今天能和很多人物画家有这样的交流机会,我们都是一代人,感觉很亲切。人物画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因为画家通过对人物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能够捕捉到人类最真实的情感、神态和动作,展现出人性的光辉与复杂,更能够产生共鸣。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虽然交流在不断加强,作品中的现代性和时代性增强,但我们却看到作品中的地域性反而减弱,很多作品趋于雷同。而写生恰恰弥补了这一点,写生过程中画家往往能抓住地方特色,去刻画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人物,展现出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也更能体现画家的个性化和感受,让作品生动有感染力和鲜活性。展览上孔维克画了很多军人,展现了新时代军人的英勇形象,几位画家画了很多少数民族,体现了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元的民族特色,这样的人物写生展对于山东写意人物画和写生人物的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山东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一直以来都有着丰富的艺术传统,通过举办这样的展览,可以激发山东画家的创作热情,带给年轻的人物画创作者一些启发。六位画家来自东南西北不同的省地,不仅能够促进不同地区之间艺术交流与合作,在学术角度也能很好地探讨人物画的发展趋势和创新方向。希望以后多做一些类似的展览,这对人物画的创作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杨晓刚(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美术馆馆长):

这六位艺术家,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涵盖东西南北,每一位艺术家都深深扎根于自己所在的那片土地,因而拥有鲜明个性的绘画风格和浓郁的地域色彩。从专业的角度谈,水墨人物写生是在创作之前的一种基础训练,他们有各自的风格和特点,尤其在艺术之路上始终坚守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耕,同时他们深刻体会时代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新思潮,将当代审美变化与传统技法融合,积极探索新的水墨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推动扩展写意人物画创作领域的边界。这个展览就表现出来,他们在自己的创作和写生过程中,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与热情,用心感受时代的脉搏,用画笔记录社会发展变迁,将不同地域的特色和人物的情感融入其中,以更新颖、更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回馈社会、奉献人民。这六位画家的探索与实践为山东青年美术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可以从中学习他们对水墨语言的探索精神,借鉴多元的艺术视角和创作思路,尝试将不同的艺术媒介、技法与水墨相结合,放眼更广阔的艺术天地,去探究水墨语言的更多可能性。

韩菊声(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由于都是同行,今天看到展览,倍感亲切和激动。写生无论对于学院教学还是画家创作,都是非常熟悉的,我们大家都拥有极为丰富的写生经历。观览这些作品时,让我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写生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充满困惑的课题,如今写生课的教学思路与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在课堂上,学生在基础造型掌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尤其现在学生在用功程度、知识结构以及受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造型把握和结构刻画上,他们有自己的思路和困惑。对于我来说,如何将自己的写生认识和经验传达给学生非常重要。写生作为一种训练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写生所具有的现场感,直观地感受自然的光影变幻、色彩的微妙过渡以及物体的真实质感,以及绘画的偶然性是无可替代的。所以说只有写生才能为艺术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够捕捉到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表现出人物复杂多样的情绪。像今天六位画家这样的写生展览并不多见,相信倘若能够进行全国巡回展,必定会引起同行的共鸣,激发起大家的创作热情,这对院校的影响可能会更大。在此,衷心感谢六位画家带来的精彩作品。

李勇(山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山东工艺美院教授):

刚才几位老师讲得很全面,我接着梁老师的往下讲。写生是一个大的范畴和课题,是一个画家很自然和日常的事情。另外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的经历和阅历不同,对写生的认识也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写生的类型很多,出发点不同,呈现的效果也不同。随着画家年龄的增长,创作时期的不同,精力体力的不同,写生在主客观叠加下,也会不同。这种主客观的取舍和表达,无形中对画家自我感受的渗透,也在写生中充分体现。所以写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写生就是将本质表达出来。

李济民(山东艺术学院教授):

首先,在此向六位画家的展览表示热烈的祝贺!确实这几年参加写意人物画的研讨会少了,今年参加了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的座谈会,还参与了全国美展综绘作品的评选工作。当下时代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绘画语言发展如此迅速,尤其受到新生代的欢迎。虽然时代变化很快,但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任务和使命,20世纪50至70年代的作品同样极具价值,新中国培养出了一批以写生为主要创作方式的优秀画家,包括徐蒋体系的画家如吴山明、刘国辉、刘文西、黄胄等。新中国的美术由写生开始,艺术家只有深入到生活最有温度的层面,才能将真实情感、时代印记定格在作品中,从而产生历史价值。五十年以后回头再看这些作品,就会具有历史价值,这也是这些创作最大的意义所在。写生的真正意义就是对生活进行一种有温度的表达,把不同时代的精神面貌呈现出来,尽管不同地域的艺术语言各不相同。对于现在的年轻画家和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鲜活的创作状态。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应深入探讨不同时期画家的写生创作,分析其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同时,要引导年轻艺术家重视写生,深入生活,用有温度的艺术语言展现时代精神,为中国美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路洪明(《中国书画报》社长、总编辑):

首先我代表中国书画报社对六位艺术家在山东画院举办的展览表示热烈祝贺。我观看展览的感触很大,六位艺术家的作品面貌各不相同,呈现出不同的个人风貌。目前,人物画也处在变革过程中,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画之所以和其他画种拉开距离,首先是观念的变化。我十分赞同一个观点:“观复万物,相由心生”,每个艺术家面对同样的景物,呈现出的作品不同,很大原因也是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力不同。艺术家在画室也可以进行创作,但画室内画出的作品一定和写生不同,这也决定了写生的必要性。过去在写生过程中讲目识心记、对景写生,在每一次写生中,景物不同、形式材料不同,所带来的感受力也不同。写生不仅是图像的积累,也是思维图式的积累,面对新的物象时,一定在思考,修改原有的图式,首先是审美观念的改变,认识物象的方式改变了,创作方向和方式也就会发生改变。

王进(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谢谢前面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确实深受启发和鼓舞。我也在高校任教,徐蒋体系对于中国人物画教学影响很大,各位老师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交流。此次展览以写生作为主题,我认为六位画家对写生赋予了新的意义。“写生”一词最初来源于五代膝昌祐,他是宋代著名花鸟画家黄筌的老师,他曾说“工画而无师,惟写生物”,清代方熏认为“古人写生,即写物之生意”,因此古代写生讲求“得生意”,在写形状、情状之外还要求其“生”。对比西方艺术观念,写生是一种对对象直接描绘的方法,有风景写生、静物写生、人像写生,绘画对象作为模特或者标本放在画室中进行描绘,徐蒋体系也是在画室中画模特。而今天展览的六位画家的写生,他们成功回归到写生的原生状态,让人物自然地回到原有的生活情境中,描绘的人物不是刻板的模特,而表现出在生活场景里的真实感,从中体现了对徐蒋体系的新的发展。这是我的一点体会,谢谢。

孙棋(山东画院创作部副主任):

在座的大多数都是我的老师,看完六位老师的作品,每幅作品都很有特点。我个人的感受在写生过程中,艺术家很想追求一种新鲜与生疏感。这种感受包括笔墨突然发生碰撞的偶然性,这也是写生独到吸引画家的地方。当下文化处在快餐与短视频文化的冲击下,信息与图片资料很容易进入画家的创作视野,在这种影响下,艺术家们反而更加推崇写生,在写生中,每天都有新的作品产生,这些作品不是平时经常会画的惯性作品,这种作品既有新鲜感,又有呈现性。今天六人写生展的作品,我感觉非常成熟,能感受到艺术家面对写生模特时那种沉稳和成熟,更多地添加了一种艺术加工,也更讲究点线面和造型之间的关系,我也从中学到很多。这些作品,体现出了每位老师对当下文化的理解与时代碰撞,我们也很希望多看到类似带有课题性和研究性的作品,也欢迎各位老师把更多的作品呈现出来,让我们有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董海全(山东画院研究部主任):

今天看了这个展览,作品非常鲜活生动,呈现出风格鲜明的现实主义题材。我主要从事水彩绘画,也画人物。在我看来,写生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创作方式,需要画家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取舍能力,要在现实场景中捕捉到最具表现力的元素,并经过提炼概括将其转化为艺术语言。写生的关键在于对现场鲜活元素的取舍,要将现场最具特点的地方提炼概括并突出展现。我比较了解的孔院长非常注重写生,每次写生作品有人物、有风景,涵盖钢笔、水墨、炭笔各种形式,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人物神态。此次展览的六位画家的写生作品面貌丰富,无论是对色彩的把握、构图的设计以及笔墨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展示了画家们在写生过程中的思考与实践,对于推动人物画创作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此,再次祝贺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樊磊(山东画院宣传推广部主任):

首先感谢六位艺术家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写生作品展,我主要谈两点感受:首先这个展让我再次深入思考从写生到创作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在沂蒙山写生时我曾全过程了解了孔院长从搜集素材到写生再到创作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的艺术实践很有启发,我认为对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有很实际的研究价值。第二点,我们通过这些作品也能看到艺术家成功背后的汗水和付出,不管是严寒酷暑在很多的地方都留下了画家们写生的身影,艺术除了天赋和认知,更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努力,这些名家的拼搏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李玉旺(山东画院专职画家、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金奖获得者):

今天来到画院后,我先到一楼美术馆进行了观摩学习,很受启发。写生作品和工笔画创作不太一样,写生作品更加鲜活,和我平时的工笔创作不一样。自从到画院后,我也一直在学习写意人物,写意人物需要持久关注传统,因为深厚的传统功底是至关重要的。深入钻研传统技法和文化内涵,能让自己的作品扎根于悠久的文化土壤,为作品注入根与魂。这几年我随单位经常在外写生,有诸多体会,写生能够让作品非常生动,有气韵,不同于工笔创作。近几年我的主题性创作项目《使命》《筑梦》等人物造型都是来源于写生,写生能够真实地捕捉到人物的形态、神韵和情感,创作《使命》前我积累了大量消防人员形象的写生和创作,今年创作的《筑梦》同样,我多次深入工地采风写生。我认为,写生不仅要去关注人物的生活状态,更主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情感,去捕捉那些瞬间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姿态,既包括生活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憧憬,也要去表现他们生活的苦涩、生活背后的沉重,这样创作的人物画才能触动观众内心,引发共鸣。六位画家的这些写生作品非常精彩,尤其在人物画追求当代性上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构成感、题款、钤印等方面有不少创新之处,都体现了当前水墨人物画的创作高度,值得学习借鉴。

李承东(山东文博研究会副会长):

六位老师的画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物形象的刻画和造型非常精彩,看完后十分激动。在我看来,写生既是创作的工具,为创作服务,同时也可以独立拿出来作为肖像画的题材。孔院长曾画过时代模范的写生,表现模范人物的高尚品质和奉献精神,通过艺术的形式传播正能量,激励着更多的人去追求真善美,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对于社会和时代有着积极的影响。

蔡群(江西国画院院长、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

充实之谓美!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这不仅是艺术的真谛,也是水墨人物画所追求的至高境界。在当代水墨画坛中,有这样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的笔墨间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张力,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精准的控制力。他们不仅精通笔墨的运用,更在写生之道上独辟蹊径,拓展了笔墨应物写生的无限妙法,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达到了传情达意的新高度。然而,在当今这个观念交错、本体荒芜的时代,艺术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有时,我们似乎迷失了方向,写意精神阙然,过度沉迷于表面的浮华与虚幻。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我们更应坚守并传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我们倡导的是一种“根深叶茂”的艺术发展理念。首先,必须扎扎实实地打好绘画基础,如同深植于沃土的大树,只有根系稳固,才能支撑起繁茂的枝叶。这需要艺术家们深入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精髓与技法,从线条的流畅、墨色的浓淡、构图的巧妙等方面入手,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艺。其次,在此基础上,我们鼓励艺术家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不断创新与突破,而中国画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艺术形式,更需要在传承中寻求发展。我们倡导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不仅要在技法上有所创新,更要在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大胆尝试,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传统韵味的艺术作品。只有这样,中国画才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绽放出更加绚丽多彩的光芒。它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中国画的魅力与深度。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与发展中国画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新伦(厦门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集美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

写生对于艺术家来说可以拥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在创作过程中,对着照片绘画和对着现场的人物、自然景观绘画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画的题材大多数是人物画,面对面的接触让我能够真正感受到他们内在心灵的美感。对于绘画少数民族而言,现场中随风摆动的服饰和正在劳作的状态,更能让人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风格魅力;至于矿井工人,我们也无法从静态的照片当中去捕捉到他们的奉献精神,以及那种风吹日晒后留下的深刻经历。

艺术创作不是闭门造车,不是躲进阁楼,只有真正走进社会生活,才能在人物塑造和绘画风格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理解,这也是艺术家在创作出打动人的作品方面非常重要的一点。

狄少英(山西省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产物,要使作品有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到生活中去写生,面对真情实景,捕捉生活美的瞬间。在生活中,面对鲜活的人群写生,创作出来的作品是有血有肉的,是鲜活的生命体。

写生可解决绘画者对生活的捕捉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造型能力。经常写生会使大脑变得灵活,手法多样,提高对客观物象的感受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保留记忆和引发想象,通过写生,能够解决很多问题。首先要把人体结构的变化、人体运动的规律,以及身体动态的节奏和人体比例搞明白,再去进行创作。画出来的作品才有深度。

关于徐蒋体系,我觉着对于现代人物画家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须遵循的,是应该继承发展的。它是表现现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最具有表现力的绘画方式。徐蒋体系下创作出来的作品厚重、鲜活,表现力强,耐人寻味。有时是表现时代精神的作品,没有徐蒋体系就达不到厚重、痛快、壮阔感。笔墨当随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徐蒋体系,应该也就是时代的呼唤。

李伟(甘肃画院原院长、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

我觉得一个人物画家的审美更多是反映在造型与笔墨的处理上,尤其是人物画的写生,造型与笔墨的完美结合更能反映出画家的笔墨修养。都说艺术源于生活,在写生中寻找的是真切的感受,这种感受在你的作品中是非常珍贵的。人物画的写生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照搬,不是对人物形象的描摹,它是观察分析后的感悟的表达,画的是对客观对象的一种感受,笔墨和形式都是在这个过程中的梳理、归纳、概括和提炼,不断地从写生的过程中去发现创造存在于生活中的笔墨元素而形成完整的笔墨形象和图式,这才是人物画写生的目的。

陈琳(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军创作室专职画家、东西南北六人行写生展参展画家):

关于美术创作选题的问题,我一直建议画家在创作中,一定要在自己熟悉了解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去挖掘和搜集素材,去发现寻找常见而又具地域特色的民风民情。青年画家们尤为普遍出现一些问题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大家对身边人和物及自然环境见得太多,没有新鲜感,有一种审美疲劳并逐渐失去创作欲望。二是没有真正走进生活或者说没有真正融入,缺少对生活的感悟,因而导致无法选择创作方向和创作内容。三是当大家去外地写生时,对外部新的人文环境及自然环境会产生一种不自主的冲动,也会触发你的绘画激情,同时把你带入因冲动而不了解的创作当中去,当你完成作品时会发现表象的东西太多。绘画无论是写意还是工笔,画照片都是不可取的,现在很多年轻人过分依赖于手机投影仪和幻灯机,而且习惯于把它作为创作不可缺少的手段。从全国第十届美开始参展作品(中国画)照抄照片的作品逐渐呈上升趋势。近几年,我在给美院的师生讲课以及其他场合和研讨会上多次提到这个问题,甚至在美协全国理事上也提出过,并建议在全国性的大型美术展览上对参展作品要完善评选标准,同时也强调我们的美展评委在评选时要有一定的责任与担当。画照片不是创作,只是一种复制,坚持手绘,深入生活才是创作的根本和灵魂。

王磐德(山东画院副院长,研讨会主持人):

今天的研讨会非常成功,各位嘉宾围绕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大家各抒己见,对当代中国人物画进行了梳理。谈了自己对人物写生的理解和意义以及写生对创作的作用,同时对人物画创作如何体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写生不仅提高造型能力,锤炼笔墨语言,同时也是艺术家们不断深入生活,体验人物的情感世界的过程。以形写神,在写生中融入的创作因素,使写生向创作层面更为接近,体现作者思想情感,为下一步的创作积累素材,打好基础,对中国画创作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展览在山东的举办,给山东美术界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将对山东人物画的传承与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再次感谢各位嘉宾的到来,谢谢大家。

参展画家作品欣赏

空白图.png

▲蔡群作品

空白图.png

▲孔维克作品

空白图.png

▲王新伦作品

空白图.png

▲狄少英作品

空白图.png

▲李伟作品

空白图.png

▲陈琳作品

(来源:山东画院)

(责任编辑:康裕新)
关键词:东西南北六人行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