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对话张江舟 | 命里自带的火,哪那么容易熄

对话张江舟 | 命里自带的火,哪那么容易熄
2024-10-21 17:13:4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图片

1979年,南疆的天空被战火染红。

那一年张江舟十八岁,他从广西出境,踩着泥泞的土,握着冰冷的枪,近距离地嗅到战火的硝烟,眼见着战友的逐一离去。短短一个月,看尽了旁人一生都不会见到的生离死别,渺小,脆弱,但却无能为力。

图片

2008年,汶川的地震在所有人心上留下一道伤疤。

在天灾面前,那种熟悉的无力感夹杂着记忆再度袭来。尽管张江舟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但心绪似乎比三十年前更加纷乱。他该做些什么?他能做些什么?这一次,他拿起画笔开始了“生命·墨语”系列的创作。

如今,张江舟带着他这些年间的创作,重返南宁这片记忆之地。9月29日,“墨语·印痕——张江舟水墨艺术展”在广西书画院美术馆举办。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他从2009年以来的重要作品,也道出了他在人生后半程的每一个深夜,一次次难以抑制的自我言说。

时隔一年,我们再次来到张江舟的画室,在这间陪伴他“战斗”过无数次的房间里,听他说说最近的状况。交谈中,我们不时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驱散着言语中的某种自嘲,这是张江舟一部分的性格底色,也正是这些情绪的叠加,让他一路行至此处,最终呈现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

图片

张江舟总说,创作是现实的触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痛苦、死亡、挣扎、扭曲是他挥之不去的创作主题,而在旁人看来,张江舟的人生轨迹似乎一帆风顺,行为举止也总是阳光干练,很难会将面前的这个风风火火的人,和那批苦涩压抑的作品联系到一起。

对此,他坏笑着说,你们都被我骗了吧。

事实上,张江舟和我们大多数人一样,日复一日,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在职场上,既是领导也是属下,在家庭中,既是父亲也是儿子。在每一种身份的背后,所要面对的都是一种不同的责任,也正是这无数的责任,迫使他塑造出与之相应的个性色彩,俗称为“面具”。

图片

《人类图像学研究-人格》

2019纸本水墨

130cmx130cm

“面具”带得久了,白日里便很难摘得下来,只有独自一人的深夜,在面对一张白纸时,他才能卸下所有的防备,完全听从内心深处的自我。

为了追溯一切的起点,我们回到南疆的那场战役。青年时代的张江舟意气风发,年纪轻轻便有了军衔,一腔热血,理想抱负,溢于言表。直到无情的战火真正点燃,昔日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他第一次深切触摸到了那种名为彷徨不安、无能为力的情绪枷锁。

此后的人生越是顺遂,便越想有所证明。终于这份日积月累,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后,抑制不住地爆发出来。

图片

《殇·戊子记忆之五》

2009纸本水墨

180cm×192cm

2009年,张江舟创作了他最初的“生命·墨语”系列作品。这一年,他已经四十多岁,在经历了参军到读书,编辑到画家的多重转变之后,终于积累了足够的语言与形式,创作了名为“殇——戊子记忆”的系列作品。

“是时候该做些什么了。”他说。

图片

《清月》

2012纸本设色

200cmX200cm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图片

《花逝》

2012纸本设色

200cmX200cm

有别于描画抗震救灾的内容叙事和写实性的惨烈场景,张江舟用一种抽象的方式,将众多人体,置于一种如天地初开般的抽象空间之中。这些墨色的人体或僵直或卷曲,层层叠叠,紧挨着,漂浮着,有时像山那么重,有时像云那么轻,传递出对他对生命、对生死的忽明忽暗,时起时沉的追问。

图片

《人类图像学研究-预言》

2019纸本水墨

130cmx130cm

由此开始,张江舟逐渐形成了自己代表性的风格:2018年“人类图像学研究”系列通过强化造型的抽象,让观者联想起石刻般的图腾,与坚硬冰冷的意志化身。2021年开始的“尘寰·墨语”则是对“生命·墨语”创作主题的延伸,浓重的墨色、漂浮的身体、虚实的幻象、惶恐的眼神、冷峻的面孔……透射出都市人群内心深处,对命运、对历史的复杂精神镜像。

有评论家称,他将人类的苦难和痛楚凝固为极具张力的几何形态,以纪念碑式的人物群像归结出“张江舟式”的悲剧美学。然而,当我此刻重新观看这批作品时,总是会在那些庞大之外,想起他嘴角上扬中的无奈。

图片

《唤醒之约》

2021纸本水墨

388cmx180cm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图片

《墨语》

2021纸本水墨

200cmx400cm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图片

《相约》

2021水墨设色

200cmx400cm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图片

《有霾的春天》

2021水墨设色

200cmx400cm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图片

《只有你能在这里找到爱情》

2021水墨设色

200cmx400cm

用一种凄美而抽象的方式去表现死亡,原本就是一种无奈。

在灾祸面前,看着一个个逝去的生命,无论是作为现场的施救者还是远方的支援者,全都如此渺小。或许是我们能做的事情实在太过有限,于是想尽了一切方式去弥补,去证明,好像这样内心的伤痛就可以减弱一些,至于到底能减弱多少,是缓解或是反噬,答案不明。

那段时间的作品,光是看着便会陷入一种黑色的压抑。很多人劝他,别陷在这里太深,高浓度的悲痛很容易伤身,张江舟明白,却停不下来。也许只有这样的创作能够在将人压得喘不过气后,重获一个出口,重见一丝希望,形成一种“足够过瘾”的精神慰藉。

饮鸩止渴,大概如此。

图片

像这样的创作延续了十多年,直到一抹明媚的粉红、粉蓝出现在了画布之上。

“这么多年也累了。干嘛还让人家笑话,好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他有点不好意思。

或是累了,或是终于被现实说服了自己,张江舟渐渐愿意放下,试着用色彩驱散心中的苦涩,也让自己更幸福一点。

图片

《虚拟人生指南-寂寞旅人》

2022纸本设色

180cm×180cm

这几年,他创作了大量粉红色的作品,从2022年的“虚拟人生指南”系列开始,那抹鲜艳的红,开始跃动在画面之上,之后的“躺平一族”系列,则大面积地用粉红、粉蓝刷满画布,他似乎和当下的年轻人一样,也“躺平”在这片“幸福甜蜜”的色彩里。

“但可能修炼不够,到最后都平和不了”他又说。

尽管这两个系列的用色和作品名一改过往的压抑,多是些“我也曾经很勇敢”、“我也out了吗”、“像风一样飘荡”之类的流行轻松的名字,然而,当我们看到一滴滴夹杂着黑的鲜红,一个个扭曲而变形的人体,还是能察觉到那一丝熟悉的纠结。

图片

《我也曾经很勇敢》

2022纸本设色

68cmX68cm

69879b972b8421b424bad48fec943d20.png

图片

《我也out了吗》

2023纸本设色

180cmX180cm

嘴上说着要“躺平”的张江舟,最终还是和当下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没法真正躺平。

他只是从沉重的生死话题,转向了当下的“互联网+人工智能”,从肉身的消陨,转向了精神的异化。在他的新作中,慢慢舍弃了人物的性别、头发、样貌、衣物,仅是保留了最纯粹的肢体动作作为创作语言,以一种蜷曲、抵御的姿态去展现大时代下人类全新的精神样貌。

我不想和之前一样,用太过宏大或沉重的言语去分析升华画中的批判性与精神性。我只想回到张江舟本身,回到他只言片语的感觉中和情绪中。

图片

《异样的都市风景》

2022纸本设色

145cmX367cm

他说,他并不是想借“躺平”系列去批判今天的年轻人。相反的,他从不怀疑年轻人骨子里,包含那股正能量的东西。记得有一年重庆的山火,那么多“00后”“90后”的小孩,骑着摩托车,带着物资往山区里面冲,别看他们平时嘻嘻哈哈,吊儿郎当的,可一旦环境适合,立即会唤起内心的一种正义的、血性的责任,甚至是一些非常神圣的,非常美好的东西。

他好像在说他们,也好像在说那个年轻的自己。

他其实比谁都明白,躺平的本质就是一种无奈,无奈地承认自己的平凡,无奈地发现自己离最初的理想走得越来越远。

无论是“躺平一族”还是“虚拟人生指南”系列,“接下来到底会造成什么东西,我很迷茫,我没有答案。那就提出一些问题吧,提出问题,让大家去思考这个问题。”

看吧,他还在折腾。

访谈的最后,我们问他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平和?

他又一次笑着说,“古人说六十而耳顺,他们成熟的比较早,我可能要再晚一些。”

是啊,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命里自带的火,哪那么容易熄。

图片

(来源:相惠)

艺术家简介

张江舟丨撕裂黑夜,寻找水墨的新生机

张江舟,当代水墨艺术家。现任中国国家画院院委、研究员,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俄罗斯国家艺术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宣部文化名家,文旅部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水墨研究》执行主编。

(责任编辑:董硕)
关键词:张江舟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