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组风景是在婺源写生时画的。粉墙黛瓦构成的错落有致的装饰美感,激发了我打破以往风景写生求真求实的做法,而像更加主观和装饰的方向迈进。首先从构图上采用西方平面构成理论,淡化物象前后空间关系,使画面趋于平面;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芭蕉叶片之间在线条、色面等形式因素的错落组合上;为了避免落入普通装饰画的窠臼,我在运笔加入书法书写的成分,尽可能一笔成型,并在芭蕉叶的筋脉处理上加入国画小写意的笔法;色彩在采用西方印象绘画派理论的同时,改芭蕉叶原有的黄绿为蓝绿,意在取古诗“黄了芭蕉,绿了樱桃。”的含义。
《两三点雨山前》布面油画60cm×50cm
江南的雨,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任性的很。明明一片晴好的天气,不觉就下起小雨来,刚画好的黄绿色在现实的雨里变成了灰绿色,还是不去管他吧,就把天空画成阴天,地面还是阳光普照的感觉也么什么不好,这不更符合南方多变的天气特征吗?谁说画一定要追着现实跑的,东边日头西边雨,才是现实真正的样子。《两三点雨山前》,路转抬头不见。
我有意识改变眼见房屋的结构空间,按审美的需求安排其长短大小错落,尽可能使其体现块面、点线的节奏美感,让所见屋顶斜线更加趋于平缓,使其和蓝灰色的天空在情感上更趋协调,营造出宁静悠远的画面气氛。
《花自飘零水自流》布面油画50cm×70cm
有一天,太阳实在撩人的很,就躲进一家小院,暂得清凉。小院沿河而居,里面常年居住着一个老人,空巢,少有人来,我就把从家带来的营养品都给了他。
出入他家需经过一座竹桥,桥边围墙上,丝瓜藤、扁豆秧开始变黄了,远处一座八角小楼,是曾经上演闹剧的舞台,很多写生的学生躲在里面纳凉,五颜六色,好不热闹。而老人就在这热闹中,空洞着双眼,享受孤独。这让我想起一首古词:花自飘零水自流,画面中的“花”,其实是垂在水边发黄的藤叶,以无花可赏。
为了表现出当时的心境,我把那些热闹和繁华安排在画面的极远处,变化成五颜六色的色点,近前兀自静止的冷清的河水,倒映着下垂的已经发黄的秋叶。我有意识降低了色彩原有的纯度,使河水沉静而深邃,映衬出情绪的同时,也加强了画面的对比。在运笔时没有在意实体的样貌,而是有意将河水和天空的倒影化成各种形状大小的点,像中国写意里的点苔,以表达岁月飘零的意境。
齐白石说:不似是欺人,太似为媚俗,作画妙在似与不似间,方可接近艺术的本质。因为艺术是呈现思维的一种方式,我们所要做的,是努力寻求更好的表达思维的方式,技法也好,理论也罢,唯有围绕思维展开,才有存在的价值。所有的技术都不能等同于艺术本身,而只是指向艺术的手段,无论你走在艺术道路的什么阶段,都不要让技术成为你的目标。你才是走在接近艺术的路上而非背离。
(文/张献玲,来源:千舟艺术空间)
艺术家简介
张献玲,女,山东当代中西画院院长,艺术硕士,新西兰艺术家联盟艺术顾问、美国肖像艺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油画艺术家协会会员。多年从事美术教育和油画艺术创作,取得令人瞩目成绩。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获诸多奖项,并被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