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刘曦林:孙博文的艺术文脉

刘曦林:孙博文的艺术文脉
2024-12-11 16:10:29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著名美术史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在孙博文画展开幕式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画友,各位来自我的老家山东的朋友们,大家好。我非常高兴在我工作了四十多年的中国美术馆迎来了我的老同学孙博文的画展。我这个讲话代表老同学,作为一个老同学来讲,就先讲讲山东的文脉。刚才有一个老师问我,他是什么样的师承关系?我想这个大的师承就是齐风鲁韵,就是孔夫子,就是孟子,就是齐风,就是姜子牙领导的齐国。齐风鲁韵是中华大地上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山东如果把齐风和鲁韵这两股风气和海风融合到一起,就能形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也有巨大的共鸣。这种文化氛围经过同族的孙墨佛、孙天牧的基因传承,又在博文之后一代代地生根,发芽,成长,传承。

图片

▲《万里长空彩云舞》

144cmX360cm

2001年作

我们是五十年代开始在山艺读书。千佛山下,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有个美丽的学校,开始叫山师,后来叫山艺,这两个学校实际上是一个源头。这个源头有著名的美术家,像国画家于希宁先生、柳子谷先生、关友声先生、黑伯龙先生。油画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后来成为中国粉画第一人的李超士先生,他是山东美协的第一任主席。还有山艺美术系的第一任主任戴秉心先生,是吴作人先生在比利时的同学。1980年代,我们在编辑《中国美术大辞典》的时候,有的朋友不知道戴秉心,吴作人先生说“要录,要录,要录”。为什么要录?说明他很重视和戴秉心先生在比利时的学习。另外还有个重要的水彩画家吕品先生。这几位老师带着我们进入了新的艺术里程。

图片

▲《春和景明》

361cmX144cm

2001年作

从传统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课间操有时就改为太极拳了,每天的早读就是跟着关友声先生吟诗,我们受到的传统教育应该是很深的。齐鲁文化,从孔夫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始,就知道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后来又到齐国的百家争鸣,迎来了一个新的时代。西洋绘画也对我们有影响,当时我和博文都是学的中国画,但是我们都学过西洋画,而且在这所综合性学校里还学了音乐,同校还有戏曲班,还有电影放映班,可以说那片肥沃的土壤培养了我们,我应该代表孙博文感谢我们的老师,对着南方,对着济南,对着千佛山向我们的老师表示感谢,向他们致敬。没有这些老师,就没有我们这些同学们的今天,也没有博文的今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花鸟四条屏》

179cmX48cm

2000年作

孙博文原来叫孙九学,“九万里风鹏正举”的九;九学,学习的学,后来在他照顾蒋维崧先生期间,蒋先生收其为义子,鼓励他要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为其改名“博文”,并寄予厚望也。博是博学的博,文是文化的文,画乃文之极也,文中之文,他把两个字组合到一起的时候,看到的是他毕业之后的状态。毕业之前呢老师给打下基础。毕业之后呢,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他这种创作思维发生了一种转换,可以说吸收了西洋画的东西,吸收了民间艺术的东西,高扬了个性的表现,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挥,可以说是在新时期,受到老一代艺术家,像朱屺瞻、赖少其、崔子范他们这代老艺术家新画风的影响,走向自己的艺术道路,这是值得祝贺的。

图片

▲《北冥有鱼》

123cmX244cm

2001年作

释文:山壑脊薄自露根,孤身独立观世人。繁华阅历知多少,不改风骨到如今。

孙博文艺术最醒目的特点是:热烈的激情和动人的色彩,是出乎我的想象的。他一反传统的“水墨为上”的审美惯例,梵高般地挥舞原色,火山爆发般地抒泻野性,任“岩浆”自然喷发流淌。其诗句“平生野然无拘束,万里长空自在天”,即是其艺术状态、艺术心态的写照。他的色彩的强烈、他的浓度和厚度已经超出我们学习的水墨范围,已经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挥,这应该是孙博文先生自己的创造。另外我们知道孙博文喜欢写诗,写藏头诗,现在还有几人能写藏头诗,没有了。他喜在画面上或诗塘处题诗。传统的墨写的草书律诗与现代的、彩色的、现代性图画就这样成为他的双向艺术符号。他在山东这个文化的土地上,把传统和现代糅合在一个画面里,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我们今天如何走向现代,是否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向现代,以什么样开放的目光对待世界艺术,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课题,孙博文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

图片

▲《但愿人间意珠圆》

245cm*123cm

2001年作

予自1958年至1963年间与孙博文于千佛山下同窗,虽不在一班,却因共好诗文书画而时有往来。博文兄在校时名九学,后以字行,号汝阳山人。1938年生于山东莱阳山村,自幼喜绘事,同时随祖父习诗词歌赋。于艺专读书时,亦未拘于课业,兼得山东大学蒋维崧教授书法、诗文熏陶。毕业后,各自西东。新时期以来,走南闯北,呼吸时代空气,却时时思考艺术之创新。他慕崔子范先生花鸟画高简画风,遂纵横其笔,泼放其墨,明艳其色,寓乡间情趣,渐出自家风神。于山水,上承古贤,近参关友声老师之凝厚笔法,旁取张大千泼墨泼彩之灵韵,亦有独创意境。直至2002年他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画展方重晤京华,时光匆匆,有40年弹指一挥之慨。次年冬,惊悉博文兄突病逝于南国,不胜唏嘘,一位走进创作盛期正继续提高的画家竟夭于中途,友朋闻之无不为之惋惜。

图片

▲《水底日升波自沸》

797cmX144cm

2000年作

博文兄留下了许多巨幅画作,还留下了不少诗歌,画大家看到了,我再读他的几首诗,作为对这位诗、书、画兼长的现代画家的纪念:

其一,题《最爱野枇杷》诗曰:

观罢梅林别看花,金丸春来披霜纱。

老翁拖着紫藤杖,去觅僧楼野枇杷。

图片

▲《最爱野枇杷》

48cmX48cm

2000年

其二,题《禅意自在云深处》诗曰:

乱云深处有高师,糊涂切相任天机。

试看带水拖泥笔,正是禅意即悟时。

图片

▲《禅意自在云深处》

248cmX124cm

2001年作

其三《暗香院落梅开后》曰:

岁寒莫待春风刮,暗香缕缕透窗纱。

平生历尽冰霜后,始作人间第一花。

图片

▲《暗香院落梅开后》

71cmX140cm

2003年

这些诗体现着师兄博学多闻的文化修养,想象丰富的浪漫情怀,也丰富充实了他的画意文思。

2003年夏,博文兄曾绘《长寿图》,以九只硕桃配绶带鸟寓其意,以祝天下人长寿。惜兄痴迷于诗、书、画,忘情劳作,竟积劳成疾,病逝于他乡,未享大寿,只把他的作品和艺术精神长留人间。嫂夫人宝其书画如爱其人,集其精品展出、付梓以飨亲朋故旧,诚为有心人也。余尊嫂夫人嘱,草成此讲稿,以作为对博文兄的纪念。

图片

▲《长寿图》

86cmX177cm

2003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水四屏》

500cmX144cm

2000年作

(来源:丁火画廊)

画家简介

纵横山水之间,彰显浩荡之气——走进孙博文的水墨艺术人生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鸿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责任编辑:周龙)
关键词:刘曦林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