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内容 国际表达
齐鲁大地 :
当前位置:山东频道首页 > 国学文化 > 齐鲁书画 > 正文

故园如旧 美人时新 | 王刚应邀参展“芸帙披香——当代中国画名家册页新作学术观摩展(第三回展)”

故园如旧 美人时新 | 王刚应邀参展“芸帙披香——当代中国画名家册页新作学术观摩展(第三回展)”
2024-12-13 14:49:31 来源:中华网山东频道

640.png

主办单位

时代丹青文化传媒

展览地点

中国国家画院联谊中心美术馆

学术主持

王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

展标题字

刘曦林(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著名美术评论家)

展览时间

2025年1月20日——1月24日

展览前言

册页是中国书画的传统装裱体式之一,亦称册叶,叶册。它源于古人“大事载之于策、小事书之简牍”的传统,后为求便于翻阅欣赏、携带收藏,遂改作单页并装订成册。如书札尺素,书画小品、扇面,碑帖拓片,皆多以册页的形制出现。

册页的典雅形式和审美效果的丰富性,远比独幅作品引人入胜。若由不同作者在同本册页中创作,彼此间会各展其长,竞相斗艳;而如果仅由一位作者独自创作,那作者将会用十八般才艺施展于斯,每一开从题材内容、章法造型、设色和笔墨技巧等方面惨淡经营而求不同,以达到连续性观赏的艺术效果。

册页如同手卷、四条屏、中堂、扇面等中国画传统代表表性形制一样,是中国画艺术欣赏与传播的载体,本身具有经典的价值,甚至规约着中国画的创作。为鼓励艺术家在不同的艺术形式、材质形制中进行艺术创新,在传统经典样式的框架里探寻中国画的当代精神,在前两届成功的基础之上举办“芸帙披香——当代中国画名家册页新作学术观摩展(第三回展)”,把画家本身对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的理解,通过精彩的笔墨语言和艺术家的性灵发挥,以此展现出册页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的独特魅力。

本次展览在展陈方式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尝试。在展览形式的设计上,采用作品直接裱装在木质画板上墙的展陈方式,最大程度展示了册页的全貌,且符合人体视觉最佳视线位置,使文人书案上展玩的册页,在美术馆的展陈空间中得到更好的呈现。展览后每位画家的8幅作品装裱为一册,并邀请美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名家题签、跋尾,在出版画册时力争使作品的呈现方式更为完整、完美。


二十世纪以来,传统水墨画在借鉴与融合西方写实主义、现代主义绘画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至今日发展出或注重传统、或倡导写实、或实验抽象、或传达观念的多元化局面。王刚的水墨画就绘画语言来说,是融合西方写实性水彩技法对传统笔墨语汇的拓展与创新,其艺术造诣之精深在当代水墨画界已有公论;而作为一名不谙笔墨的普通观众,笔者更想从审美意象的角度来解读他近年来的水墨新作。

《故园春色》系列是2024年王刚先后参加“当代中国画名家小品学术邀请展”和“当代中国画学术经典六十家学术观摩展”的作品,也是画家近年来在水墨创作领域不断探索的集中成果体现。顾名思义,《故园春色》系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表现对象,以小品山水的形式描绘了园林一角,曲廊幽径,亭台半掩;草木深深,春意无限。而耐人寻味的是,画面在满目繁华精雅之中,却流露着莫名的无奈与惆怅。中国人特有的故园之思,经由画家的笔墨点染而跃然纸上。

“故园”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抒情意象。“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唐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江上绿杨芳草,想见故园春好。”(宋吴潜《如梦令·江上绿杨芳草》),这些经典的诗句,无不寄托着作者对家园故里的思念与向往。作为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染的当代学者画家,王刚在《故园春色》系列的画面处理中,多用繁密的湖石草木掩映住院墙屋宇,墨色随景物的纵深推移而逐渐由浓变淡,既合理地展现了空间关系,又巧妙地隐喻了记忆的朦胧和美好。故园之思,忆旧之痛,恰恰通过繁盛的景物传达出来,更增加了无奈与惆怅之感。王夫之在他的《姜斋诗话》中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画家只有在人过中年、历经世事,且深谙艺术表现之圭旨之后,才能够在挥洒之间达成水墨意象,以胜景写哀愁,将长久深植于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故园情思,精准而微妙地传达出来。

1234...全文 7 下一页
关键词:王刚

为您推荐

下载中华网山东APP

联系方式

中华网新媒体 山东频道
互动/投稿邮箱:
shandong@zhixun.china.com
山东频道商务合作热线:0531—86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