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通过深入的阅读,发现有这么一段史料:李大钊在革命先驱以夜校形式对工人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时,不仅给工人传授知识,还经常宣讲“劳工神圣”的道理和工人阶级的使命。一天晚上,李大钊在黑板上写上“工人”二字,然后说:“工人最伟大,工和人两个字接在一起就是个“天”字,工人顶天立地!”
“工人是天!”李前猛然意识到,这一句石破天惊的口号,在工人阶级中如闪电划开了漫漫长夜。“工人是‘天’”这样一个主题,它不仅成为了我作品的标题,而且也成为了我塑造李大钊先生和工人群众形象的外在和心理依据。”李前告诉记者。
图说:李前在“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上讲述创作体会
历史细节的丰满
历史画创作中,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对此要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李前在这幅作品构思开始的时候,想着既然在劳动补习学校,那么就直接切入主题。这个场面,有人曾画过李大钊同志在教室里面授课,但画上课演讲并不能完全体现他教育工人后所产生的效果,且教室地面是平的,构图不理想。
在翻阅历史档案细节时,李前发现长辛店革命遗址门口有了阶梯,有阶梯就有调度。于是,他的最终方案是描绘这样一个场景:李大钊先生讲完课后,和一些工人学员走出教室,而工人对他的授课依然意犹未尽,继续向他请教。李大钊对工人们铿锵有力地说道:“无产阶级一旦形成了自我觉悟的价值观,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就会呼之欲出,共产主义革命在不远的将来就肯定成功!”画面正是体现了这样的主题。
图说:间接画法的底层绘制
李前十分注重对主人公李大钊形象的刻画,无论是从外在形象的特征还是从他内在的精神气质上,都做了很大的努力,试图表现他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李前重点刻画了李大钊对工人阶级的信任、重托和对中国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前景的展望。他参照几百张李大钊同志的资料照片,在横店影视基地寻找模特,还原1921年和学生和工人在一起时候场景。
为一张画搭一个戏剧场景
在横店的片场,李前从几百位演员中找到了他的“主人公”模特,又选取了30多位群众演员,和“李大钊同志”形成舞台式的站位关联,终于排定了需要的场景。李前说,自己综合了所有戏剧元素,一人担任了编剧、导演和舞美师的角色。“研究厚厚史料,找形象拉走位,寻找人物的上场动作,推敲角色的内心情感,考究他们每一个人的手势、神态、服饰、面光,是否符合当时当地的场景。”李前说。
在最终呈现的这件作品中,丰满的元素和考究的细节深深打动观众和评委。环境与道具的设计都服从主题的表现。前景中,铁路工人手里的号志灯和李大钊先生手里的《共产党宣言》,这两件道具占据着画面左右两方的黄金位置,有着极强的视觉吸引力,同时,它具有着深刻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照耀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前进的道路。李大钊正好处在视觉中心,一个方一个圆,有了和谐统一的层次。在前景中,穿着蓝色校服的女生也是一个李前的独特构思,象征着追随革命的年轻人们无论性别阶级,女学生拿着油纸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风雨兼程、艰苦卓绝。右面的黄包车,是工人们对李大钊先生这位教员的礼遇,作为画面前景是符合逻辑的。
图说:《工人是“天”》彩色草图